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髋部的“七年之痛”,不一定和腰椎疾病有关

本报讯(记者 梁露露 通讯员 施重阳 张博)“大夫,我这左腿疼了七年,到底啥时候是个头儿啊?”72岁的张奶奶坐在郑州人民医院的诊室里,声音里满是疲惫。七年里,她的左腿疼得越来越厉害,从最初的走路酸胀,到后来的抬腿困难,甚至晚上睡觉时都能被疼醒。辗转多家医院,检查报告上的“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成了高频词,治疗也始终围绕腰椎展开,可疼痛却像附骨之疽,丝毫没有缓解。

直到这次家人带着张奶奶来到了郑州人民医院骨二科。张陆主任没有局限于过往的诊断,而是注意到张奶奶下肢明显不等长——左腿比右腿短了近4厘米,张陆主任提出“完善髋关节检查”的建议。当髋关节影像学检查结果出来时,真相终于水落石出:左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且已发展到4期,关节软骨几乎磨损殆尽,这才是张奶奶七年疼痛的真正元凶。而腰椎滑脱虽存在,却并非疼痛的主要诱因。

“奶奶,您别担心,虽然关节炎已经到了重度,但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就能帮您重新站起来,摆脱疼痛。”护士小施握着张奶奶的手,轻声安慰。得知自己的疼痛终于有了明确的治疗方向,张奶奶眼里泛起了泪光:“七年了,我总以为是腰的问题,没想到是髋部出了毛病,要是早来这儿检查就好了。”

髋痛元凶多,腰椎疾病常“背锅”

张陆主任强调,髋关节疼痛的诱因多样,股骨头坏死仅为其中之一且占比不高,常见病因主要有三类:

•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像张奶奶这样的老年人最易中招,作为全身最大承重关节,髋关节软骨会随年龄增长磨损退化,导致“越动越痛”;

• 腰椎疾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可能放射疼痛至髋部,易被误判为髋部本身病变,这也是张奶奶最初被误诊的原因;

• 运动损伤或滑膜炎:年轻人过量运动可能导致软组织拉伤,或引发滑膜炎,出现“肿痛、压痛伴关节受限”的症状。

辨清“痛”的信号,初步锁定病因

不同病因的疼痛症状有明显差异,可通过以下特点初步判断:

• 越动越痛:多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 肿痛、压痛伴活动受限:可能是滑膜炎;

• 腰髋部放射痛、牵扯痛:大概率是腰椎疾病压迫坐骨神经;

• 持续性疼痛甚至静息时也痛:需警惕股骨头坏死,若同时出现长短腿、跛行、跷二郎腿时腹股沟中点疼痛,可能已出现股骨头塌陷。

科学应对髋痛,这些误区要避开

面对髋痛,盲目处理可能延误病情,张陆主任给出了实用建议:

1. 初期处理:先休息减少运动量,在医生指导下用非甾体消炎药缓解疼痛,适当做屈髋、屈膝动作保持关节活动度;

2. 就医指征:静养用药后疼痛缓解可暂观察;若疼痛持续超1周(尤其有股骨头坏死诱因如创伤、长期用激素、酗酒),需尽早做影像学检查。张奶奶的经历提醒我们,即使有腰椎问题,也不能忽视髋部检查,避免漏诊;

3. 警惕误区:曾有年轻健身爱好者持续髋痛,X光片无明显异常便自行贴药膏继续运动,最终因股骨头坏死塌陷被迫置换关节,这类拖延不可取。

股骨头坏死:保髋还是置换?看病情分期

• 早期干预:股骨头坏死发病隐匿,早期无症状,一旦出现疼痛往往已进展到一定阶段,早期发现干预可阻止病情恶化,避免置换;

• 手术指征:医生对手术指征把握慎重,步行无明显疼痛时不建议置换;仅当股骨头塌陷3-4级、疼痛严重影响生活时,如像张奶奶这样的重度患者才需考虑关节置换。

髋关节疼痛未必是股骨头坏死,也可能像张奶奶一样被腰椎疾病“误导”。及时就医、全面检查、科学辨因,才能避免误诊误治。无论年龄大小,出现髋痛都应重视但不必恐慌,合理休息、规范治疗、适度康复,多数不适都能缓解。若疼痛持续加重,务必尽早到医院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髋部的“七年之痛”,不一定和腰椎疾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