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黄先生今年32岁,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平时生活规律,但最近却被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困扰了许久。

他在洗澡时无意间发现自己生殖器上长了几个小突起,颜色略深、不痛不痒。他原以为是“湿疹”或“过敏”,可几天后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数量增加,还伴有轻微瘙痒。
他终于鼓起勇气去了医院,医生检查后却说:“这可能是感染了HPV病毒。”
“什么?那不是女生才会得的吗?我居然也感染了?”黄先生一脸诧异。
很多人以为HPV只跟女性宫颈癌相关,实际上,男性同样是HPV病毒的“受害者”。尤其是有性生活的男性,更是处于高风险暴露人群。
一旦感染,身体可能会悄无声息地发出2个异常信号,只要你仔细观察,就能第一时间察觉。

那么,男人感染HPV到底有哪些早期表现?这种病毒又是怎么来的?它真的会致癌吗?今天,我们就把这件“难以启齿”的事讲清楚。
尤其是第2个表现,很多人都忽略了……你知道是什么吗?
男人感染HPV到底严不严重?
HPV,全称是“人乳头瘤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常见的性传播病毒之一,已发现的亚型超过200种,其中大约40种可以感染生殖器。
根据《柳叶刀-全球HPV感染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球每年至少有超过6亿人感染过HPV,其中男性感染率与女性几乎持平,但因“无症状”或“不重视”而就诊率极低。

HPV病毒在男性身上常见感染部位包括:龟头、冠状沟、包皮、肛周等,一些亚型(如6型和11型)容易引起生殖器疣(俗称尖锐湿疣);而16型和18型等高危型病毒,长期存在则与阴茎癌、肛门癌等有关。
你可能不知道:男性同样具有HPV相关癌症的发病风险。
一项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随访研究指出,感染高危型HPV的男性,其患阴茎癌的风险提高了4.7倍,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吸烟者更为明显。
HPV病毒并不只是“女性专属”,对男性的危害也真实存在,只是很多人对它的“沉默传播”毫无察觉。

男人感染HPV,身体可能出现这2个异常表现
别以为HPV没症状就没事,它常以“伪装者”的姿态出现。尤其是这两个身体信号,最容易被忽略:
表现一:生殖器部位出现小肉粒或疣状突起
如果你发现下体部位(龟头、包皮、肛周)有小米粒大小的突起,表面粗糙、颜色偏灰或淡红,不痛不痒但逐渐增大或增多,请务必引起警惕。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HPV低危型(如6型、11型)引发的尖锐湿疣,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性生活接触一次感染概率高达60%。
若不及时治疗,这些赘生物可融合成“菜花样”形状,严重影响心理与性生活质量。

表现二:尿道口、肛门周围间歇性瘙痒或异物感
HPV高危型病毒常潜伏于黏膜表面,不易被察觉。部分感染者在早期可能会出现尿道刺痒、灼热感,或排尿不适,但往往被误认为“上火”或“轻微炎症”。
还有少数人会在肛周或阴囊下方感到刺痒、抓挠后发现局部发红或有小突起。这些轻微不适往往被忽视,但却是身体最早发出的警报。
值得一提的是,高危型HPV可导致男性口腔癌、咽喉癌的风险升高,而这些风险源头,往往与口交相关的病毒传播有关。
HPV感染了怎么办?教你3招有效应对
HPV感染后是否能彻底清除?好消息是,大部分情况下可以。
据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研究指出,90%的HPV感染在免疫系统正常的情况下,会在1-2年内被清除,无需过度惊慌。

想要尽快摆脱HPV,做到以下3点十分关键:
第一招:提高免疫力,是清除HPV的关键武器
保持良好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熬夜、饮酒、久坐等破坏免疫力的行为,是身体与HPV抗争的第一道防线。
研究显示: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的男性,体内HPV病毒清除率提升了26.8%。
第二招:规范治疗,别让HPV演变成癌症
一旦确诊HPV感染,特别是出现疣体,需遵医嘱选择激光、电灼、冷冻或药物治疗。部分高危型感染者,医生可能建议做病毒分型和TCT筛查,以判断潜在癌变风险。
切勿听信民间偏方或“神药”,耽误治疗时机只会增加传播与癌变几率。
第三招:接种HPV疫苗,男性同样受益
目前我国已批准九价HPV疫苗用于9-45岁女性,部分城市也开放男性接种通道。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建议:9-26岁的男性也应接种HPV疫苗,尤其是男男性行为者、免疫功能低下者。
虽然疫苗不能清除已感染病毒,但能预防未来感染和降低复发风险,是HPV管理的重要补充手段。
健康提醒
HPV并非女性专属,男性同样需要关注它的存在。很多时候,它悄无声息地躲藏在我们的身体里,等待着免疫力下降或某次不安全行为后“爆发”。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事中。今天开始,定期自检+安全行为+科学治疗+疫苗预防,就是你守护自己与伴侣健康的最实际方式。

当然,本文所述表现与建议适用于大多数情况,若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男科或皮肤性病科就诊,进行HPV病毒检测及后续治疗。不要因为羞于启齿,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柳叶刀-全球HPV感染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男科学杂志》2022年第28卷第3期
美国CDC《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指南》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HPV研究报告(2021)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