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120万一针两月肿瘤清零,上海首例肺癌CAR-T破局,商保谈价在路上值不值?

上海首位肺癌患者用120万一针CAR-T,两个月肿瘤清零,同时5款CAR-T正在参与商保价格协商,这次突破到底值不值

在上海市肺科医院,46岁的张先生拿到PET-CT报告那一刻,眼眶红了,医生说未见明确肿瘤代谢灶,他的肿瘤,影像学意义上“消失”了

这位患者的故事并不轻松

2023年他确诊晚期肺鳞癌,化疗加免疫治疗撑了一阵,2024年迅速复发,常规方案全失灵

他被告知已无路可走,正好赶上医院启动新型CAR-T的临床适应性项目,于是搏一把

细胞回输后第12天,他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高热、低血压、意识模糊如同一场免疫风暴,所幸团队反应迅速,托珠单抗等药物及时压住了局面

两个月复查,达到完全缓解

“肿瘤清零”不是治愈,它是医学上的完全缓解,意味着当下看不见活跃病灶,但仍需严密随访与维持

在血液瘤里,某些人群的完全缓解率能到七成以上,实体瘤几乎是世界难题

这次在肺癌患者身上拿到CR,是国内里程碑,也让国际同行侧目

CAR-T到底是什么?

简单说,医生把你体内的T细胞抽出来,在实验室里加装“雷达”和“引擎”,再送回体内追杀肿瘤

你可以把它当成把普通士兵训练成特种兵,再送回战场

这针为什么贵?

因为每一针都是为一个人量身定制,基因工程改造、十万级洁净环境培养、-196℃冷链运输,环环都烧钱

更现实的是,CAR-T尚未全面纳入医保,价格自然高企

问题也摆在眼前:值不值

如果你是常规疗法失败的晚期患者,CAR-T可能是唯一的机会;

如果你还在一线二线治疗阶段,那就不必抢跑

医生们也强调,CAR-T不是首选而是“救火队”,要严格筛选、在有资质的三甲医院实施,还要有ICU兜底

今年10到11月,风向更热

国家医保局首次组织商保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5款CAR-T参与谈判,企业透露“谈得很顺利”,大家都在等12月的结果

临床端也在加速

国内“纳米铠甲”CAR-T在恶性间皮瘤的Ⅰ期试验公布,病情控制率100%,中位总生存期25.6个月,明显超过传统二线的11个月

国际上

A2Biotherapeutics发布A2B694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完全缓解案例,12个月无新发病灶且未出现CRS,给实体瘤CAR-T再添一把火

别忘了安全这根弦,CAR-T最常见的副作用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处理不及时会要命,神经毒性与骨髓抑制也得防

好在经验在涨,规范在细化,更多中心建立了成熟路径

上海大学医学院专家的观点很清晰:用“纳米铠甲”增强效力、用非病毒载体提升安全,是攻克实体瘤的关键方向

从行业看,增长曲线也很硬核

全球CAR-T市场预计从2025年的27亿美元增长到2033年的275亿美元,复合增速26.2%,中国是核心增量之一

但现实也冷静:今年上半年,头部企业CAR-T产品的销售收入加起来不过亿级,覆盖患者不足百人,可及性仍是痛点

这也是大家关注商保协商的原因

如果价格能下探到30到40万,很多家庭才有机会挺过去

我想用两个画面补充这份希望:一个是国内“纳米铠甲”路径,肿瘤科走廊里,曾经化疗失败的间皮瘤患者,接受NAC-T后肿瘤消失

到今年已无瘤生存3年9个月,没有严重不良反应,这段时间足以陪孩子上小学,足以一家人过三个团圆年

另一个来自海外

一位携带KRAS/STK11共突变的难治性肺癌患者,接受逻辑门控型CAR-T,90天达到CR、180天确认、190天PET-CT无病证据,后续中枢复发也用伽马刀压住,12个月仍无新发病灶

技术路线不一样,给人的安稳却一样珍贵

普通人怎么办?

别把希望只押在“天价药”上

九成癌症都能靠早筛早诊早治降低风险

定期体检有家族史的按年龄做相应筛查,戒烟限酒、管住口迈开腿、规律作息,出现持续咳嗽、出血、体重莫名下降别扛

该看就看,命不能拖

我理解大家对价格的焦虑,也理解对安全的担心

创新药不是魔法,它是一步一步攻坚的结果

这针120万,确实昂贵,但它买到的不只是时间,更是一个曾经不存在的可能

当商保协商推进、技术迭代更稳、适应症逐步拓展

我们会看到“天价”从高不可攀,变成能咬咬牙企及的选择

它不是终极答案,但它让“绝境”这两个字有了缝隙

在这条路上

技术要敢闯,政策要敢接,人心要敢等

等到某一天

医院里关于CAR-T的故事,不再以价格开头,而是以疗效与公平结尾

等到那一天

我们谈的不再是“值不值”,而是“谁都值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120万一针两月肿瘤清零,上海首例肺癌CAR-T破局,商保谈价在路上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