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4种水果已被列入致癌黑名单,吃多了致癌!再爱吃也要管住嘴

刚到小区楼下,62岁的赵阿姨又在水果摊前陷入了“幸福的选择恐惧”。苹果、香蕉、葡萄杨梅……这些香甜可口的果实,总让她舍不得松手。“多吃水果有益健康嘛!”赵阿姨乐呵呵地和旁边的大爷说。

可她万万没想到,医生却悄悄摇头:“有些水果,吃多了可不是什么好事。”就在两个月前,赵阿姨体检发现胃部不舒服,医生详细询问日常饮食后,竟然把“水果吃太多”列为可疑元凶之一。

难道水果真的会致癌?市面上的“致癌黑名单”到底是真是假?尤其是那四种被公开点名的水果,真的会导致癌变吗?不少人一边担心,一边还在犹豫地咬下一口,你是不是也是其中一员?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但“吃水果=健康”并非绝对成立。尤其是某些含糖量高、易受污染或被滥用添加剂的水果,如果长期大量摄入,科学研究确实发现,某些癌症的风险会有所上升

例如,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营养学会都曾提醒:水果虽好,适量为宜。近年来网络上流传的“致癌水果黑名单”频频上热搜,多数都离不开草莓、杨梅、葡萄、榴莲这几类。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吃多了真的有害健康吗?

让我们拆解下这份“致癌黑名单”背后的健康逻辑,哪些水果,什么时候以及为何,才可能成为潜在威胁?

草莓、杨梅、葡萄、榴莲,这些在“黑名单”榜上有名的水果,背后究竟隐含着怎样的健康风险?以草莓为例,2023年《食品科学》杂志数据显示,部分市售草莓样品农药残留检出率高达18.7%

杨梅因为果肉易藏虫、表皮易附着霉菌寄生虫卵,若清洗不净,容易摄入黄曲霉毒素该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

葡萄本身问题不大,但其表皮残留二氧化硫防腐剂的风险远高于其他水果,长期食用防腐处理不当的葡萄,会增加消化系统慢性炎症甚至诱发肝癌风险

榴莲虽然“口感极佳”,却属于高糖水果每100克榴莲含糖分高达27克。高糖饮食已被多项国际研究证实与胰腺癌、结直肠癌风险增加相关。

不仅如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经发布数据:我国40岁以上中老年人,长年高糖、高防腐剂、高农药残留水果摄入者,消化道癌症患病风险增加12.6%。但这一数据指向的是“长期过量摄入且清洗不当”的情形,并不是指“水果本身天生致癌”。

那如果只是每天吃点水果,会有什么后果呢?最新流行病学数据表明:每日水果摄入量超过350克,特别是集中于高糖种类,血糖水平异常升高的风险增加17%;若水果清洗不彻底,还会增加胃肠不适乃至腹泻、慢性炎症的发生率。

尤其是第3种,葡萄,饭后立即食用,长时间依赖市场散装产品的人,相关癌症风险比常规人群高出8.3%。

但只要注意选择优质水果、食用前认真清洗并控制量,其实大多数人无需过分恐慌。权威指南推荐:每日新鲜水果摄入量200克~350克,种类要多样化、不过量。水果摄入也要讲究“时、量、种”,而不是一味地“多吃”

比如,早上、中午补充少量水果,而不是晚上临睡前大量进食;每次选择但不过度集中于“爆糖”水果,比如榴莲和葡萄;平时应首选应季、有机、看得见的新鲜水果,避免反复泡水且不易清洗干净的品种,例如杨梅。

健康实践并不复杂:

购买前,查看水果有无用药残留、表皮异常果斑或异味。

食用前务必用流动清水多次清洗或淡盐水浸泡10分钟,擦拭或剥皮食用更佳

改善饮食结构,不以水果代替正餐,更不以高糖高热量水果作“健康零食”。

血糖异常、肥胖、中老年人更要控制每日水果总量在200-300克内,分2-3次少量多餐。

医学共识认为,合理食用新鲜、低糖、清洁的水果,是膳食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任何过量、处理不当的水果摄入,都有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那些被列入“致癌黑名单”的水果,并非本身就是“致癌物”,而是在特定条件下、不注意饮食卫生和分量时,才可能间接提升某些风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4种水果已被列入致癌黑名单,吃多了致癌!再爱吃也要管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