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是第25个国际肺癌日,这个“癌症第一杀手”每年夺走超200万人生命。但早期肺癌若及时筛查干预,5年生存率可达92%。今天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带我们来探讨一下“无声杀手”的陷阱。
一、身体求救信号:这些“小毛病”可能是肺癌预警
1、持续干咳:千万别误当感冒!肺癌早期常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痰),夜间或清晨加重,服用止咳药2周无缓解。普通感冒咳嗽多伴咳痰,1-2周自愈;肺癌干咳因肿瘤生长对呼吸道和神经末梢的物理刺激和侵犯,呈“金属音”,需警惕!
2、痰中带血:肿瘤侵犯支气管血管时,会引发痰中带血丝或少量咯血,哪怕仅出现1次,也需立即就医。临床数据显示:约20%肺癌患者首发症状为咯血,这是肿瘤破溃的直接信号,不可归因于“上火”或“咽喉干燥”。
3、气短消瘦:肿瘤堵塞气道或压迫肺组织,导致活动后呼吸困难(如爬2层楼即喘),休息后无法缓解;癌细胞消耗机体能量,可致1个月内体重骤降5斤以上(无刻意减肥)。
4、声音嘶哑:肿瘤压迫喉返神经,表现为说话费力、声音变哑,需排查肺部占位。
二、高危人群自查:你属于“肺癌易感者”吗?
1、吸烟者及二手烟暴露者:每天≥10支烟、烟龄≥10年;长期二手烟暴露。
2、有肺癌家族史者: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肺癌,本人风险升高2-3倍,建议筛查年龄提前至35岁(比普通人群早5年)。
3、职业/环境暴露者:长期接触石棉、氡气(矿工、装修工),肺癌风险增加5-10倍;厨师、家庭主妇(长期厨房油烟暴露),油烟中多环芳烃类致癌物浓度堪比吸烟;慢阻肺、肺结核、肺纤维化患者,肺部组织反复损伤修复,癌变风险升高2-4倍。
三、防治四步法:医学证实的“护肺指南”
1、戒烟:降低风险最有效手段
数据显示,戒烟1年,肺癌风险下降50%;戒烟15年,风险接近不吸烟者。戒烟难可就医,尼古丁替代疗法(如尼古丁贴片)能提高成功率3倍,别信“老烟枪戒了反而生病”的谣言。
2、厨房防护:减少油烟暴露
实验表明,油炸时厨房PM2.5浓度达室外20倍,长期暴露致癌风险升高2.5倍。建议:选风量≥15m³/min的油烟机,炒前3分钟开、炒后5分钟关,避免“闷炒”“爆炒”。
3、40岁后每年做低剂量CT:早筛早治
胸片分辨率低,易漏诊≤1cm的早期结节;低剂量螺旋CT辐射量仅为常规CT的1/5,可发现5mm以下微小结节,是国际公认的肺癌早筛“金标准”。高危人群(如吸烟者、家族史者)40岁起必须每年筛查。
4、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肺部抵抗力
饮食:每天摄入1斤蔬菜(西兰花、菠菜含硒和类胡萝卜素,抗氧化)、半斤水果(苹果、梨含维生素C);运动:每周150分钟快走或游泳,提升肺活量——肺功能强,免疫力更能抵御癌细胞。
生命只有一次,呼吸不容阻碍!愿我们都能读懂身体的“求救信号”,用知识守护自己和家人的肺部健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肺癌并不可怕!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王蓉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