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一个谜题:蒋介石的指挥能力,蒋校长能指挥多少人呢?

老蒋有一个让许多国民党将领十分反感的毛病,就是喜欢越过正常指挥链,亲自插手战斗指挥,搞所谓的“微操”。他的这种微操实际上像是一种诅咒:本来有利的局势,在他一干预之后,往往变得胶着。如果原本就处于劣势,经过蒋介石的“微操”后,几乎就意味着部队的失败。很多人不禁疑惑,蒋介石的指挥能力到底能领导多少人作战呢?

昏庸的蒋介石

老蒋并不是完全不懂军事指挥,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他其实表现得相当不错。在东征北伐和中原大战期间,他曾取得过一些相当辉煌的胜利。蒋介石能够最终进入中国的政治中心,与他的战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北伐战争开始时,蒋介石的指挥能力还是相当可圈可点的,他成功击败了战力强大的北洋军队。

当然,如果让蒋介石自己来选择他军事生涯中的高光时刻,那肯定是轰轰烈烈的中原大战。当时,他手下的部队只有10万,而冯桂军阀的兵力足足有20万,而且敌人的武器装备也更为精良。若单凭硬实力较量,蒋介石根本不可能胜利。然而,他采取了智取的策略,通过贿赂军阀,挑拨敌人内讧,在对方兵力削弱后,他才发起了总攻,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一战显示了蒋介石不仅有勇气,也有谋略,难怪国共合办的黄埔军校选他担任校长一职。黄埔军校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军事指挥官,这也证明了蒋介石在军事上的确有两把刷子。但随着蒋介石的位置不断上升,他的指挥能力似乎反而出现了下滑。

用一句中国老话来解释,蒋介石在位后并不亲自管理他的具体事务,这使得他在战场上常常出错。过去,蒋介石一直亲自指挥战斗,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但随着他的地位逐渐升高,他已经远离了前线,完全不了解战场的真实情况。即便如此,他依旧要干预部队的作战,这样的行为自然会带来错误,反而将部队带入困境。而与蒋介石不同的是,毛主席很少过多干预具体战斗的指挥,更多的是制定战争的大方向,具体战役战术则交给各级指挥官,这样的分工才是合理的。蒋介石总是插手不该自己干预的事务,最终的结果当然不会理想。

下属的评价

关于蒋介石的指挥能力,很多国民党将领都做过评价。例如,白崇禧曾直接指出,蒋介石的军事指挥能力,实际上只适合指挥小规模的部队。他出身于陆军的低级军官,在指挥大规模作战时,并不具备战略眼光和全局观,最多也只能指挥一个步兵排,指挥30到50个人。

正因为蒋介石的出身背景,他特别喜欢亲自指挥基层部队作战。白崇禧对此毫不客气,直言蒋介石完全不考虑战场的实际情况,打仗时一味按自己的想法来指挥,根本没有考虑实际战况。白崇禧认为,蒋介石的这种做法不仅无益,反而干扰了前线指挥官的决策,他还直言,蒋介石不如不指挥,若让部队按部就班作战,效果可能更好。从中可以看出,白崇禧对蒋介石干预部队作战极为反感。

蒋介石的心腹将领李宗仁也曾评价过他,指出蒋介石的军事水平并不高,甚至可以说相当低。李宗仁认为,蒋介石真正擅长的并不是军事指挥,而是权谋术,靠着这种手段在国民政府里爬到高位。他能在国民政府中取得如此高的地位,实际上更多依赖于政治手段,而非战场上的功绩。这也是许多人的共识,蒋介石更像是一个政客,而非真正的军人。

然而,蒋介石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战场上的微操行为,反而认为自己的每次干预都是为部队着想。实际上,这样的微操行为惹恼了不少部下。比如张发奎曾提到,在淞沪会战时,他准备调动炮兵连支援,结果发现这支炮兵部队竟然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他急忙联系上海战区的其他指挥官,却没有人知道部队的去向。经过一番调查,才发现原来是蒋介石绕过指挥体系,直接指挥炮兵连,命令他们转移到一个他自己指定的位置。这样的指挥方式,完全是在给前线指挥官添乱。

当然,蒋介石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他一直认为自己在军事上拥有天赋。每次他进行微操时,认为自己是精心安排细节。如果有国军将领对此有异议,他常常会将其归咎于对方能力不足。这也使得当时的国军将领都十分担心接到蒋介石的电报,知道他一旦干预,战斗大概率会失利。

例如杜聿明,就曾因蒋介石的指挥而陷入困境。在淮海战役中,黄维兵团即将被歼灭,杜聿明意识到大势已去,便计划让部队撤离保存有生力量。经过一番说服,蒋介石终于同意了他的计划。杜聿明决定关闭无线电,避免蒋介石再度干预。然而,蒋介石并没有放过他,他竟然派飞机空投手令,命令杜聿明返回去救援黄维兵团,这无异于让杜聿明送死。虽然杜聿明极为愤怒,但作为职业军人,他仍然执行了这个不合理的命令,结果最终被解放军全歼。

因此,有人调侃蒋介石是最“隐藏最深”的中共地下党成员。要是没有他在战场上的多次错误指挥,国民党的百万大军不一定会在短短几年内损失殆尽。事实上,从国军在战场上被歼灭的数量来看,蒋介石确实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一个谜题:蒋介石的指挥能力,蒋校长能指挥多少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