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很多人低估了!吸烟是唯一能避免的肺癌高危因素,这种肺癌更难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凌晨两点,王阿姨再次被咳嗽惊醒。她侧头看了看窗外,秋风瑟瑟,街道空荡。

她轻声叫醒老伴:“这几天咳得厉害,总不会是肺癌吧?”老伴摆摆手:“你不抽烟,怕什么肺癌?”

王阿姨愣住了:“不抽烟就不会得肺癌?”医生在检查后却说:“她的癌,是肺腺癌,不抽烟的女性也会得,而且——更难治。”

很多人误以为肺癌是“吸烟者的专属”,而不吸烟就等于“安全牌”,实则不然。

研究显示,非吸烟人群中,一种叫“肺腺癌”的类型正在悄然上升,尤其在中老年女性中更为常见,且早期无明显症状,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吸烟仍是唯一可避免的肺癌高危因素,但这不意味着不抽烟就能高枕无忧。

尤其是肺腺癌,它和香烟的关联更“间接”,却更隐匿、更危险。那么,为什么吸烟仍然是肺癌的头号杀手?又是什么让肺腺癌难以被及时发现?

请继续读下去,答案可能让你大吃一惊。

吸烟到底有多“毒”?

你可能听过“吸烟有害健康”,但你未必了解它是如何“一步步摧毁”肺部的。

吸烟是诱发肺癌最明确、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超85%的肺癌患者有吸烟史,而其中不少人都在确诊前数十年就开始吸烟。

烟草中的7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至少有70种被确认为致癌物,如苯并芘、甲醛、亚硝胺等。

这些物质进入肺部后,不仅破坏肺泡,还持续刺激支气管黏膜,导致细胞突变,诱发癌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曾在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中发现:每天吸烟20支以上、持续20年的人,患肺癌的风险是从不吸烟者的13倍以上。

尤其是男性中老年人,往往早年吸烟成习,认为“老烟枪也活得好好的”,可一旦癌变来临,后悔已晚。

更严重的是,“二手烟”同样“杀伤力十足”。非吸烟者若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患肺癌风险也显著上升。女性肺腺癌的发病,往往与家庭中男性吸烟有关。

坚持吸烟数年后,身体可能出现这3种“沉默变化”

很多人以为“咳嗽、气短才是肺癌预兆”,但在真正恶化前,身体其实早就悄悄示警了。

1.肺功能下降却不自知:

吸烟导致的慢性炎症,会逐步破坏肺泡结构,肺活量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很多老年人上楼时气喘吁吁,归咎于“年纪大”,却没意识到是吸烟带来的肺部损伤。

2.免疫屏障削弱,感染频繁:

香烟会破坏支气管纤毛的清洁机制,让细菌、病毒更容易“安家落户”。吸烟者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部感染的概率显著上升。

3.肺腺癌风险激增,却“无声无息”:

相比小细胞肺癌、鳞状细胞癌,肺腺癌更容易出现在肺外周区域,早期几乎无症状。往往等到出现“背痛、骨痛、头晕”等非典型症状,已是癌细胞转移。

更令人担忧的是,肺腺癌对放化疗响应较差,手术机会少,是目前治疗难度最大的一类肺癌。

想远离肺癌?做好这3点,帮你降低风险

1.立即戒烟,不论年龄早晚都有效:

不要觉得“吸了几十年了,戒也没用了”。事实上,戒烟后5年内肺癌风险可下降近一半,十年后接近从不吸烟者水平。

即使是70岁以上老年人,戒烟仍有助于延缓肺功能下降,提升生活质量。

2.定期筛查,尤其是有肺癌家族史者:

有吸烟史、长期咳嗽、家族中有肺癌病史者,建议每年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是目前防治肺腺癌最有效的方式。

肺腺癌不像其他癌症易被听诊或X光察觉,必须靠精准影像手段发现

3.远离“隐形烟雾”与空气污染:

厨房油烟、室内装修污染、香薰、汽车尾气……这些“非吸烟”因素也在增加肺腺癌的诱发可能。

建议使用抽油烟机、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选用环保材料,降低暴露风险。

同时,提高自身免疫力也很关键,合理饮食、适度锻炼、规律作息,都是保护肺部的“基础配置”。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事中。今天开始,不妨试试:少抽一支烟,多开一扇窗,多一次检查。

肺癌并非“无法避免的命运”,吸烟,是最可控的风险因素。而肺腺癌的隐匿性,更提醒我们:不要轻视每一次久咳、每一个细节。

你不抽烟,不代表别人不会抽,肺癌,或许就在你呼吸之间。为了你自己和家人,现在行动,还不晚。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

《肺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肺癌筛查及影像诊断规范》国家卫健委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很多人低估了!吸烟是唯一能避免的肺癌高危因素,这种肺癌更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