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百姓中医院专注于周围血管疾病诊疗的杨红东主任,结合临床经验,为大家系统解析脉管炎的典型症状,帮助早发现、早干预。脉管炎的高发人群特征,这对症状识别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该病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尤其是长期吸烟、有受寒史、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吸烟是公认的核心诱因,尼古丁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诱发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因此这类人群若出现下肢异常症状,需优先警惕脉管炎。
皮肤色泽改变
因动脉缺血使皮色异常苍白,由于浅静脉张力减低,皮肤在苍白的基础上也会出现潮红或青紫,肢体下垂时更为明显。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同时皮肤干燥、破裂,汗液停止,无汗毛,指(趾)甲增厚、变形,形成甲沟炎等营养障碍。
坏疽和溃疡
脉管炎的后期如果治疗不及时,加之误治、外伤、热敷等,很容易形成溃疡和干性坏死。
脉管炎的治疗效果与发病阶段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和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避免截肢等严重后果。杨红东主任给出以下建议:
- 立即戒烟:吸烟是脉管炎的核心诱因,戒烟是治疗的基础,即使是二手烟也需严格避免。
- 及时就医:若出现下肢凉、麻、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尤其是长期吸烟的男性,应及时到周围血管专科就诊,通过血管超声、CTA等检查明确诊断。
- 规范治疗: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抗凝、溶栓、改善循环、扩张血管的药物;中期可结合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改善血管通畅度;晚期若出现严重坏疽,可能需要手术清创或截肢,但需严格评估。
- 日常护理:注意患肢保暖,避免受寒受潮;穿宽松、柔软的鞋袜,避免摩擦损伤皮肤;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休息时可适当抬高患肢(晚期静息痛时除外);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保持健康饮食。
杨红东医生强调,脉管炎并非“不治之症”,但延误治疗会导致病情急剧恶化。了解其典型症状,尤其是早期的“凉、麻、痛”和间歇性跛行,及时就医、规范治疗,才能最大程度保护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