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范琳燕主任:处暑已至,要开始养脾胃了,尤其是肥胖的人,祛湿的同时,更要注意健脾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处”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即意味着炎热暑天的结束,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节气悄然已至,炎夏的余热尚未完全消散,空气中的湿气却依然缠绵。

此时也正是调理脾胃的黄金时期,尤其是体型偏胖的朋友们——不仅需要祛湿,更要重视健脾。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相当于人体内的「物流中心」,负责将食物营养输送至全身,同时将水湿代谢出体外。肥胖之人多属痰湿体质,本就容易脾虚湿困。 处暑时节外湿加重,更容易出现腹胀便溏、身体困重、食欲差却体重不减等表现。

今天,邀请中医减重专家范琳燕主任跟大家分享3个日常的食疗小方,帮助大家养生减重。

一、陈皮薏米健脾粥

组成:陈皮5克、炒薏米30克、茯苓15克、粳米50克

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加水熬煮成粥。

此方是温和健脾的代表。陈皮理气化痰,炒薏米利湿而不寒,茯苓健脾宁心,粳米养胃气。尤其适合容易腹胀、大便黏腻者。

二、四神汤

组成:莲子、芡实、茯苓、山药各15克(可加猪肚或瘦肉同炖)

做法:材料洗净,加水慢炖1小时,加少许盐调味。

这是中医经典的健脾方。莲子养心脾,芡实固肾湿,茯苓渗湿健脾,山药补气养阴。四味同用,健脾祛湿的同时补益元气,尤其适合疲劳乏力、容易水肿的肥胖人群。

三、姜枣茶

组成:生姜3片、大枣5枚(掰开)、红糖少许

做法:生姜和大枣加水煮沸10分钟,加入红糖调味,晨起饮用较佳。

处暑后人体阳气渐收,易内寒外湿。生姜温中化湿,大枣补脾养血,红糖甘温补气。此方特别适合脾胃虚寒、手脚冰凉者,晨起一杯可唤醒脾胃功能。

此外,处暑养生还需注意:饮食忌生冷甜腻,推荐小米、南瓜、山药等黄色食物;适当运动如散步、八段锦以「运脾」;保持情绪舒畅,因肝郁也会克伐脾胃。

肥胖人群,身体长期处于“痰湿壅盛”的状态,如果有脾胃严重不适,或并发更复杂的代谢问题(如高尿酸、脂肪肝)或器质性病变,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不要盲目用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范琳燕主任:处暑已至,要开始养脾胃了,尤其是肥胖的人,祛湿的同时,更要注意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