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好,他就一定好”的说法,在生活里几乎成了共识。各种保健品广告也总是借“补肾”来暗示提升性功能。可事实上:肾好,他也不一定好;肾不好,确实都不好;盲目补肾,更不可取。
01
肾病如何影响性与生殖
肾脏的职责是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盐和血压、参与部分激素代谢。而性功能的实现,依赖的是大脑—激素—血管—神经四套系统的协作。把肾与性功能强绑,其实是误解。
但当肾病发展到中重度,它确实会通过内分泌紊乱、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贫血/营养不良等途径,间接影响性健康。
在男性中,勃起功能障碍(ED)非常常见:荟萃分析显示总体患病率约70%,透析患者甚至超过80%,其机制包括睾酮下降、高泌乳素血症、内皮一氧化氮通路受损等。
在女性中,随着肾功能下降,月经紊乱与生育力下降更常见,从排卵障碍到闭经,主要源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受尿毒症环境干扰。部分透析女性甚至完全停经。系统综述显示,这些改变与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好消息是,肾移植能带来部分恢复。研究表明,移植后男性 ED 明显改善,睾酮水平上升;女性的月经与性欲也会在数周至数月逐步恢复。
02
真正的关键:血管与代谢
其实,性功能和肾功能并不是直接挂钩。影响性健康的根源,往往是血管与代谢状态。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都可能通过内皮功能障碍影响勃起与性反应。而且,ED 本身就是心血管事件的早期信号,应当视作一次全身血管体检的窗口。
此外,药物和共病也需要警惕:部分老一代降压药和 β 受体阻滞剂可能加重性功能障碍;ACEI/ARB 总体中性或有一定益处。抗抑郁药(如 SSRI/SNRI)常见相关副作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会通过低氧和交感兴奋影响性功能。
03
更科学的应对方式
盲目补肾,往往收效甚微。更科学的做法是:
别迷信补肾:肾功能正常时,性功能问题多半与血管代谢、心理、药物或睡眠相关。
把 ED 当作预警:及时做血压、血脂、血糖与心血管评估,同时检查药物和睡眠情况。
慢性肾病人群可干预:通过纠正贫血、优化透析、管理血压和营养,必要时联合内分泌科;女性妊娠计划则需提前进行多学科管理。
肾病会间接影响性与生殖健康,但“肾=性能力”是一个误区。真正守护性健康的关键在于:血管、代谢、情绪与睡眠。科学评估、对症干预,远比任何盲目的“补肾”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