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对特发性震颤的双面影响
特发性震颤作为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手部、头部等部位的不自主震颤。酒精对特发性震颤的影响,是很多患者关心的问题。
从短期来看,约50%-70%的特发性震颤患者在饮酒后,震颤症状会得到暂时缓解。这是因为酒精具有中枢抑制作用,能够刺激大脑分泌γ-氨基丁酸,从而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震颤减轻。一般来说,饮酒后10分钟左右震颤开始缓解,但这种作用通常只能持续2-4小时,69-90分钟后作用减弱,3小时左右效果消失。
然而,从长期和整体健康角度考虑,酒精对特发性震颤患者危害颇多。首先,随着酒精在体内代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恢复甚至增强,导致震颤症状在酒后的第二天加重。其次,长期饮酒会对肝脏、心血管系统等造成损害,还可能导致酒精依赖。另外,酒精还可能与治疗特发性震颤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所以,特发性震颤患者千万不要把酒精当作缓解症状的“良药”,而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