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我国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正式实施,新增两类职业病,其中职业性腕管综合征(OCTS)首次被纳入法定职业病范畴。
但需注意:只有制造业工人符合特定条件才能申请诊断,而普通办公室一族的“鼠标手”是一种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并不属于职业病!
图片来源:giphy
一、什么是
职业性腕管综合征 (OCTS)?
医学本质:腕管是手腕处一条由腕骨和韧带围成的狭窄“隧道”,内有9根肌腱和1条正中神经。任何导致腕管空间缩小或内容物增大的因素都可能压迫正中神经,当神经长期受压,会导致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无名指麻木、刺痛、无力,甚至肌肉萎缩。
图片来源:wikipeida
职业性特点(划重点!):
1.人群限定:仅限制造业工人(如装配工、搬运工);
2.作业类型:需长期从事以下两种工作之一:
①腕部重复作业:腕部屈曲/背伸/桡尺偏斜≥15°,且动作≥4次/分钟,每天≥4小时;
②腕部用力作业:抓握工具≥4公斤,每天≥4小时。
3.常见行业:船舶制造、电子设备组装、汽车制造、家具生产等。
4.办公族注意:程序员、文员等长期用鼠标引发的“鼠标手”本质是腕管综合征,但因不符合上述“制造业+高强度作业”条件,不属于法定职业病!
二、如何判断是否属于职业病?
工人确诊需同时满足5大条件:
1.职业史:从事相关作业≥3年(休假超30天需重新计算);
2.症状:手部麻木、刺痛、无力(以拇指、食指、中指为主);
3.医学证据: 神经肌电图或腕部高频超声显示神经受压;
4.职业关联:结合工作现场调查与健康档案;
5.排除其他病因: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
常见误区:
“天天用鼠标就算重复作业”?→ 错误!
办公动作不满足腕部用力或重复工作的角度、频率、时长要求。
“医生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职业病”?→ 错误!
职业病诊断结论必须由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诊断医师出具,同时职业病病种必须在国家《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内。
三、预防关键:给手腕“减负”
1.用人单位责任(一级预防):
①优化工具:提供符合人体工效学的设备(如弧形手柄、减震工具);
②机械替代:用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重复劳动;
③调整工位:工作台高度适配身高,配备肘部支撑椅。
2.工人自我保护:
①正确姿势:手腕平放,避免悬空或过度弯曲;
②定时休息:每40分钟活动手腕(绕圈5次+握拳10次);
③强化锻炼:拉伸,手掌向下,轻掰手指向身体方向保持15秒;握力训练,捏弹力球10次/组。
四、早发现、早治疗!
典型症状:手指麻木、疼痛、夜间痛醒,握物无力、大鱼际肌肉萎缩。
治疗方式:轻症:腕部制动、药物治疗、康复训练;
重症:腕管减压手术。
职业病人权益:确诊后可申请工伤赔偿,用人单位需将患病劳动者调离原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