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中医调理特发性震颤:从肝脾肾论治

中医调理特发性震颤:从肝脾肾论治

特发性震颤以肢体不自主震颤为主要表现,在中医属"颤证"范畴。《医学纲目》载"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认为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核心病机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风痰内动。

临床中,肝肾阴虚型最为常见。肝肾同源,若久病耗伤阴精,或情志郁而化火,致肝阴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可见肢体震颤,尤以手部明显,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调理需以滋补肝肾、平肝熄风为法,常用杞菊地黄丸加减,配伍天麻、钩藤、白蒺藜等药,柔肝缓急以止颤。

脾胃虚弱者,因气血生化不足,筋脉失于濡养,震颤多伴肢体乏力、面色苍白、纳差便溏。治当健脾益气、养血熄风,选用归脾汤加减,加用黄芪、党参补气,当归、白芍养血,使气血充而筋脉宁。若兼痰浊内阻,症见震颤沉重、胸闷苔腻,需辅以化痰通络,用二陈汤合天麻钩藤饮,加石菖蒲、远志开窍祛痰。

除药物外,中医强调"治未病"理念,主张避免过劳耗伤正气,保持情绪平和以防肝风内动,饮食上少食辛辣刺激之品,多食山药、枸杞等滋补肝肾之食。针灸治疗常取太冲、合谷、足三里等穴,疏通经络以助气血运行。

特发性震颤的调理需循"缓则治本"之则,通过滋养肝肾、补益气血、化痰熄风等法,恢复脏腑功能平衡,使筋脉得养、风动自止,体现中医"治病求本"的整体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中医调理特发性震颤:从肝脾肾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