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早上送孩子上学,发现小区里的银杏叶开始泛黄了,风一吹就打着旋儿往下落。邻居李奶奶挎着菜篮子跟我打招呼:"这天儿说凉就凉,得给孩子多吃点'地底下长的宝贝'啊!"我正纳闷呢,老人家神秘一笑:"就是山药、萝卜、芋头这些根茎菜,我们老家话说'秋吃三根,身体扎稳根'······"
一、山药:土里长出的"小人参"
要说菜市场最会"伪装"的食材,非山药莫属。沾着泥巴时活像根烧火棍,洗干净后露出玉白的肉质,削皮时黏黏滑滑的黏液能拉出老长的丝。这黏液其实是珍贵的甘露聚糖,就像给肠胃贴了层天然保护膜。
上周儿子班级秋游,几个孩子贪凉吃了冰淇淋,回来都闹肚子。唯独我家小家伙没事,因为他早餐喝了碗山药小米粥——把铁棍山药剁成小段,和金黄的小米慢慢熬出米油,临出锅撒一把枸杞。黏稠的粥裹着山药的清甜,儿子说像在喝"秋天的云朵"。
二、萝卜:"土人参"的花式变身术
记得小时候冬天感冒,奶奶总会端来一碗冒着热气的萝卜蜂蜜水。白萝卜切丁用蜂蜜腌渍,渗出的汁水澄澈透亮,喝下去从喉咙甜到胃里。老话说的"萝卜上市,郎中下岗",还真不是夸张。
现在我会用青萝卜做创意菜:擦成丝拌面粉蒸成"翡翠团子",或者切薄片做成酸甜脆爽的泡菜。最受孩子欢迎的是萝卜丝煎饼——绿萝卜刨丝拌虾皮,面糊里打两个鸡蛋,在平底锅煎得金黄酥脆。咬开时萝卜丝还是水灵灵的,儿子总说像在吃"会爆汁的太阳饼"。
三、芋头:被低估的"地下苹果"
第一次带芋头回家时,儿子捏着毛茸茸的外皮直撇嘴:"这不是恐龙蛋吗?"等吃到嘴里就改口了。蒸熟的芋头蘸白糖,绵密的口感像在吃慕斯蛋糕;和排骨一起红烧,吸饱肉汁的芋头比肉还抢手。
芋头特有的黏液蛋白,就像给身体穿了件隐形保暖衣。上个月突然降温,我煮了锅芋头西米露:荔浦芋头蒸熟碾成泥,加入煮透的西米和椰浆,撒上桂花蜜。儿子捧着碗咕嘟咕嘟喝光,小脸红扑扑地说:"妈妈,我肚子里有个小暖炉!"
家常味道里的养生智慧
这些其貌不扬的根茎菜,就像会魔法的田螺姑娘:山药能变身蓝莓山药泥当甜品,萝卜可以雕成小花点缀餐盘,芋头裹上面包糠炸成香芋地瓜丸。顺应节气的饮食智慧,就藏在一粥一饭的烟火气里。
昨天儿子放学回来说:"妈妈,我们科学课讲了植物怎么储存营养,老师说秋天吃根茎菜最聪明!"你看,连小学生都懂的常识,我们大人反而容易忽略。
深秋的风越来越凉了,今晚准备用这三样"土宝贝"做个暖锅:山药切段垫底,铺上萝卜片和芋头块,加两片生姜清炖。等热气模糊了窗户,全家人围坐着喝碗原汤,大概就是最踏实的幸福。
你家里最爱怎么料理这些秋季的"地下宝藏"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独家做法~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