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感到腹胀、消化不良,以为是吃多了或者肠胃问题,结果去医院检查,医生却告诉你可能是卵巢出了问题?这,就是卵巢癌的"沉默"之处。
它被称为妇科"隐形杀手",因为9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治疗难度大、生存率低。更令人揪心的是,7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70%患者接受标准治疗三年后会复发,接近70%的患者难以跨越5年生存期。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残酷的现实。
为什么卵巢癌如此"沉默"?
卵巢藏在盆腔深处,位置隐蔽,早期症状如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与常见的肠胃问题极为相似,很容易被忽视。很多女性甚至以为自己只是"发福"了,直到出现"腰围进行性增大"——这是卵巢癌的特征性信号,常被误判为单纯肥胖。
40岁后,这些信号要警惕
卵巢癌虽然多见于绝经后女性,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如果你有以下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
1. 月经初潮早(<12岁)或绝经晚(>55岁)
2. 持续2周以上的腹胀、尿频、腰围增大等症状
3. 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
4.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这些症状看似普通,但卵巢癌引起的这些症状有其特点:通常是新出现的、持续存在的、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加重。
特别是40岁以上的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妇科专项体检,包括阴道超声和CA-125等肿瘤标志物检测。这是早期发现的关键!
谁的风险更高?卵巢癌高危人群画像
了解高风险人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早期发现:
1. 年龄因素:50岁以上女性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更年期和绝经后女性
2. 家族遗传:有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3. 基因突变:BRCA1/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安吉丽娜·朱莉就是因为有此基因突变而预防性切除了卵巢和输卵管)
4. 生育经历:从未生育、不孕或排卵异常的妇女风险增加
5. 内分泌因素:初潮早、绝经晚,意味着排卵次数多,风险增加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风险明显升高
7. 生活方式:长期高脂肪饮食、吸烟、肥胖也可能增加风险
现代医学的应对策略:从筛查到治疗
1. 筛查手段
遗憾的是,目前尚无特异的卵巢癌早期筛查方法。CA125血液检测和阴道超声是常用手段,但都有局限性:
CA125:特异性不高,很多良性疾病也会导致升高
阴道超声:能发现卵巢肿块,但无法区分良恶性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CA125和阴道超声联合检查。
2. 诊断方法
一旦怀疑卵巢癌,医生通常会采用:
详细盆腔检查
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或PET-CT)
腹腔镜检查并活检
手术病理确诊(最终金标准)
3. 治疗手段
卵巢癌治疗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手术治疗:尽可能彻底切除所有可见病灶(肿瘤细胞减灭术)
化疗: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是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靶向治疗:PARP抑制剂等靶向药物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免疫治疗:目前仍在临床试验阶段,前景可观
维持治疗:有效延长患者缓解期,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胜于治疗:降低卵巢癌风险的实用建议
虽然不能完全避免卵巢癌,但我们可以显著降低风险:
1. 生育与哺乳
足月妊娠和哺乳可减少排卵次数,降低卵巢癌风险。母乳喂养每增加1个月,风险降低2%。
2. 口服避孕药
长期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可使卵巢癌风险降低30%-50%,且保护作用可持续多年。
3. 预防性手术
对于BRCA基因突变等极高危人群,可考虑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研究发现,许多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实际上起源于输卵管而非卵巢本身。
4.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避免吸烟等健康习惯都能降低风险。
5. 重视常规体检
即使没有症状,每年一次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也非常必要。
卵巢癌的防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它提醒我们:女性健康,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真正行动起来。
从今天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信号,特别是持续的腹胀、尿频等症状;40岁后,每年安排一次妇科专项体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