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降低,人体易受秋燥侵袭,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裂、肠胃不适等症状。顺应时节调整饮食,是传统养生智慧的精髓。根据节气特点与中医理论,白露前后饮食需遵循“5吃3不吃”原则,既能润燥养肺,又能调和脾胃,为秋冬健康打下基础,别不当回事赶快分享给身边的家人朋友吧。
五类应季食物,滋养身心
白色润燥食材:银耳、百合、莲藕
白露后“燥邪当令”,白色食物入肺经,是天然的润燥剂。银耳富含多糖和氨基酸,能增强免疫力、缓解皮肤干燥;百合可清心安神,改善失眠;莲藕清热生津,搭配排骨炖汤,既能补脾益胃,又能缓解秋乏。例如浙江温州的“十样白”习俗,用白茅根、白山药等十种带“白”字的草药煨乌骨鸡,正是利用白色食材的滋补特性。
应季果蔬:秋梨、龙眼、红薯
秋梨是白露的“天然甘露”,其性凉味甘,能润肺止咳,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喉不适。福建福州有“白露吃龙眼”的传统,此时龙眼个大味甜,富含铁质和葡萄糖,可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红薯则是“长寿食品”,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且民间认为白露吃红薯可减少胃酸分泌。
温补肉类:鸭肉、乌鸡
白露后需避免大补,宜选择平补食材。鸭肉性凉,能滋阴润燥,搭配白萝卜或荸荠炖汤,可清热去火;乌鸡富含黑色素和氨基酸,与“十样白”草药同煨,能增强免疫力,缓解关节炎。江苏、浙江一带的“白露米酒”也常以乌鸡为佐酒菜,温中含热,适合秋季饮用。
发酵食品:醪糟、酸奶
秋季肠胃功能减弱,发酵食品富含益生菌和B族维生素,能促进消化。例如醪糟(糯米发酵制成)可温胃健脾,搭配鸡蛋煮成甜汤,是白露时节的传统早餐;酸奶则能调节肠道菌群,增强抵抗力。
养生茶饮:白露茶、四白露
“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白露茶经夏热淬炼,茶香醇厚,既能提神醒脑,又能润喉生津。此外,“四白露”饮品(杏仁、百合、梨、牛奶)可润肺降燥,适合秋季饮用,但脾胃虚寒者需少食梨等寒性食材。
三类禁忌食物,需谨慎食用
辛辣燥热食物:辣椒、生姜
白露后气候干燥,辛辣食物会加重体内燥热,损耗津液,导致口干、便秘等问题。例如生姜虽能驱寒,但秋季食用易引发秋燥,民间有“一年之内,秋不食姜”的说法。
油腻高糖食物:蛋糕、油炸食品
秋季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油腻食物不易消化,易引发积食、肥胖;高糖食物则可能导致痰湿生成,加重脾胃负担。例如腌制咸菜含盐量高,易造成水钠潴留,不利健康。
生冷寒性食物:冷饮、螃蟹
白露后昼夜温差大,生冷食物会刺激肠胃,导致腹痛、腹泻。螃蟹虽为秋季时令美食,但性寒,脾胃虚寒者需搭配姜醋食用,且不宜过量。
饮食搭配小贴士
粗细搭配:用杂粮粥(如燕麦、小米)替代精米面,补充膳食纤维。
荤素均衡:每餐搭配1份蛋白质(如鸭肉、鱼)和2份蔬菜(如芥蓝、胡萝卜)。
温热为主:避免食用凉拌菜,多选择炖、煮、蒸等烹饪方式。
适量饮水:每日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可搭配蜂蜜或柠檬片润燥。
结语
白露是秋季养生的关键节点,遵循“5吃3不吃”原则,既能顺应自然规律,又能调和身心。记得将这些饮食智慧分享给家人,一起用一碗热腾腾的银耳莲子羹、一盅温润的乌鸡汤,迎接清凉的秋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