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关注甲状腺健康,警惕甲状腺癌的悄然侵袭

昆明中研甲状腺医院介绍甲状腺像颈部前方的 “小蝴蝶”,虽小巧却至关重要 —— 作为内分泌器官,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贯穿人一生,既是调节新陈代谢的 “引擎”,也是促进生长发育、保障脑成熟、维持各器官功能的 “基石”。可近年来,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甲状腺癌,正打破这份健康平衡,作为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攀升,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挑战。

甲状腺癌发病率:为何 “来势汹汹”?

数据揭示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严峻:国内标化发病率从 1990 年的 1.4/10 万人年升至 2016 年的 14.65/10 万人年,现跻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第 7 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也在上升,且以甲状腺乳头状癌增长为主。更值得注意的是,它 “重女轻男”,15-45 岁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 3-4 倍,女性成防控重点。

发病率上升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一是超声技术精度提升,能发现几毫米的微小结节,让早期甲状腺癌得以确诊,形成 “早发现效应”;二是辐射暴露风险,儿童青少年期接受颈部放疗或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会显著增加成年后患癌概率;三是环境与生活方式影响,污染、高油高盐饮食、作息不规律、肥胖及碘摄入异常,都可能打乱甲状腺功能;四是遗传因素,有甲状腺癌家族史者,患病风险高于普通人。

警惕!甲状腺癌的 “预警信号”

甲状腺癌早期症状隐匿,但身体异常信号需留意,尤其高危人群:

颈部无痛性肿块或结节:质地硬、边界不清,因 “不疼不痒” 易被忽视,却是最常见早期表现;

声音嘶哑、颈部疼痛:肿瘤增大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颈部组织,会导致持续声音嘶哑、颈部隐痛;

颈部淋巴结肿大:肿瘤可能转移至颈部淋巴结,部分人还会伴面容潮红、心跳加快;

呼吸困难、慢性咳嗽:肿瘤压迫气管,引发呼吸急促、持续咳嗽,易被误认呼吸道疾病;

吞咽困难:肿瘤压迫食管,吃固体食物时有梗阻感,液体食物受影响较小;

顽固慢性腹泻:常见于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每日排便数次至十余次,常规止泻药无效,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若癌症转移,还会出现对应症状,如转移至脑引发头痛、视力下降,转移至肺导致胸痛,转移至骨引发骨痛、骨折,此时病情多已晚期。

拖延不治?风险不容忽视

不少患者发现异常后想 “拖一拖”,却会带来严重后果:

肿瘤生长增加治疗难度:即使初期小肿瘤,也会侵犯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让手术难度飙升,术后并发症风险升高;

错过黄金治疗期:甲状腺癌早期治愈率高(乳头状癌早期 5 年生存率超 95%),拖延会使病情恶化,从微创可治发展到需开刀甚至放化疗,效果大打折扣;

心理与经济压力双重增加:病情可能引发焦虑、抑郁,且晚期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给家庭添负担;

影响健康与生存期:晚期会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显著下降。

需警惕的是,直径 1 厘米以下的微小甲状腺癌也可能淋巴转移,此时微创治疗无效,需开刀清扫淋巴结,且复发率升高,预后变差。

科学应对:守护甲状腺健康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是应对关键:

定期检查:普通人群每年常规体检,高危人群(童年期头颈部辐射暴露者、甲状腺癌家族史者、35 岁以上尤其更年期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者)每 6-12 个月做一次甲状腺超声,及时发现异常;

尽早规范治疗:确诊后到正规医院就诊,根据肿瘤类型、大小、是否转移,在医生指导下选手术、消融、放射性碘等治疗方案,降低转移和复发风险;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补碘、多吃蔬果、少吃刺激食物)、适量运动(每周 3-5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增强免疫力,为甲状腺健康 “保驾护航”。

面对甲状腺癌,无需恐慌但不能忽视,科学认知、定期检查、积极应对,才能守护好这只颈部 “小蝴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关注甲状腺健康,警惕甲状腺癌的悄然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