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青少年焦虑症失眠是怎么心理疏导

各位青春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青少年焦虑失眠是咋回事。

深夜台灯下,总有这么一群人,翻来覆去地折腾被子,直勾勾盯着天花板上的裂纹,要不就一直刷手机,刷到屏幕自动黑屏。他们可不是失眠症患者,却跟那被按了暂停键的闹钟似的,这就是当代青少年的焦虑失眠啦!

首先,焦虑就像一场无声的“夜袭”。作业堆得像小山,考试倒计时变红,朋友圈里“优秀人设”不停刷新,焦虑就像藤蔓缠上床头。青少年大脑就像装了俩并行处理器,一个算“明天要做的事”,另一个放大“万一做不好咋办”。这“双线程焦虑”让入睡成了和自己的拉锯战。

接着说说睡眠被偷走的N种方式。“完美主义”就像催眠曲,有人改作文改到凌晨,文字得“完美无瑕”;有人做数学题算十遍,生怕漏了小数点。社交媒体成了“电子安眠药”,刷短视频刷到手机发烫,打游戏麻痹压力,结果生物钟全乱套。家庭关系像“隐形闹钟”,父母一句“别熬夜”成紧箍咒,一句“考不上重点高中就完了”能让心跳在深夜加速。

失眠背后还有“成长密码”呢。青少年失眠可不只是生理问题,还是心理断乳期的信号。他们就像站在悬崖边的登山者,既要对抗外界压力,又要处理内心的迷茫。现实和理想差距大了,睡眠就成了情绪的“泄洪区”。

那怎么打破焦虑循环呢?可以给大脑装个“静音键”,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用白噪音或轻音乐代替刷屏。把焦虑“写薄”,在床头放本“烦恼账本”,把担忧写下来,让它们从脑袋里“蒸发”。用身体对抗焦虑,睡前15分钟拉伸或者冷水洗脸,让身体先“睡着”。重建“安全感锚点”,和父母约定“深夜不谈学习”,或者在床头贴张“允许不完美”的便利贴。

最后是黎明前的“心理按摩”。失眠的青少年需要的不是“快点睡”的催促,而是被理解。心理咨询师就像深夜的守灯人,用共情照亮被焦虑遮蔽的角落。毕竟,熬过的夜,总会在某个清晨迎来破晓。

青少年的焦虑失眠,其实是成长必经的“心理夜航”。别老想着对抗失眠,学会和压力共处。父母别老想着“必须解决”,社会少点“成功模板”的压迫,那些辗转反侧的夜晚,说不定就成了蜕变的茧房。记住:每个熬过夜的少年,都在为未来的黎明积蓄勇气!

主讲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多重背景,自2008年攻读心理学,多年的学习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擅长于各类型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生涯规划和人际关系.对于治疗惊恐发作及焦虑抑郁经验丰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青少年焦虑症失眠是怎么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