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每一个父母都心怀期盼。然而,当听到“自闭症”或“孤独症”这些词时,很多家长的心会立刻揪紧,充满困惑与恐惧:“我的孩子不爱说话,是自闭了吗?”“自闭症和孤独症是一个病吗?哪个更严重?”
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个困扰了90%家长的心结。
一、 名称之谜:同一个星星世界的两个名字
首先,请您放心,自闭症和孤独症,指的是同一种疾病。
它的国际通用医学名称是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中文翻译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 “孤独症”是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如CCMD-3)中的官方医学诊断名称。
- “自闭症”则更常见于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和国际中文社区的日常用语。
这就像“番茄”和“西红柿”的区别,只是称呼不同,指向的是同一种事物。所以,如果您听到医生诊断孩子为“孤独症”,而别人又在讨论“自闭症”,请不要困惑,他们说的是同一回事。
二、 为什么会有两个名字?我们该如何选择?
“孤独症”这个名称,更侧重于描述孩子的核心症状之一——社交障碍、仿佛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显得孤独。
而“自闭症”的“闭”字,则更强调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
在专业的医疗和教育领域,“孤独症”是更规范、更减少歧视感的术语。它提醒我们,这些孩子不是主动选择“封闭”自己,而是先天性的神经发育障碍导致他们难以与世界顺畅连接,他们更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接纳和主动走近。
三、 比名称更重要的是理解核心
比起纠结于名称,我们更应该理解ASD的核心是什么。它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意味着孩子的大脑在处理信息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上与常人不同。主要特点包括:
- 社交沟通障碍:难以理解社交 cues(如眼神、表情、语调),不知如何发起和维持对话,交友困难。
- 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可能对某些事物有超乎寻常的热衷,坚持固定的 routines(如走同一条路、物品摆放位置不能变),或有重复的身体动作(如拍手、旋转)。
- 感官异常:可能对声音、光线、触觉等感官刺激异常敏感或迟钝。
结语:
所以,亲爱的家长,请不要为“自闭”还是“孤独”这两个名字而焦虑。真正重要的是,当我们发现孩子有发育上的疑虑时,第一时间寻求专业的评估和诊断。每一个来自“星星的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需要的不是标签,而是我们放下误解和恐惧,用科学的知识、无限的耐心和爱,为他们点亮一盏通往我们世界的灯。早发现、早干预,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