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秋分前这6道菜要多吃,清肠祛湿补阳气,很多人不懂,别不懂吃

九月的风,带着一点凉意,也裹着稻谷的清香。走在菜市场里,那些随着季节变换而登场的食材,总有让人忍不住提篮多装几样的魔力。秋分,是二十四节气里一个颇有分量的节点,“一场秋雨一场寒”,此时的气候,昼夜温差明显,白天还有余温,早晚已经微凉。

老辈人常说,秋分前这段时间,饮食要讲究“收与养”。夏日积攒的暑气未尽,湿意还潜伏在身体里,而晚间的凉意正催促我们慢慢添衣、加温。吃得对,不是为了立刻见效,而是为了顺着节气的节拍,让身体的节奏跟大自然合拍。

今天,我想推荐6道特别适合秋分前的家常菜,没有昂贵的食材,也不需要复杂的厨艺,但每一道都带着时令的气息,清爽却不冰凉,温暖又不燥热,连孩子和老人都喜爱。

1.

南瓜小米粥

南瓜在九月迎来最好的时光,粉粉糯糯,甜味自然。小米是北方厨房的常客,颗粒金黄,煮熟后香气醇厚。南瓜切成小块,与淘净的小米一同入锅,先大火煮开,再小火慢熬半小时,期间不必频繁搅拌,让南瓜慢慢化在粥里。

端上桌时,粥色宛如金黄的秋叶,舀一勺,南瓜的甜与小米的香在口中交融。早起喝一碗,胃里暖暖的,那种踏实感,像是秋日午后的一抹阳光。

小贴士:南瓜选老一些的,颜色深、皮硬,煮出来的味道更香。

2.

莲藕排骨汤

秋分前的莲藕,脆中带粉,甜中带着淡淡清香。排骨汆水后,与莲藕同煮,撒上几颗花椒或几片生姜去腥。汤煮到藕泛着微微的粉色,排骨酥而不脱骨,就是最佳火候。

喝一口汤,清甜润口,咬一块藕,外脆内绵,带着骨汤的浓郁。老家人总爱用它来招待远道而来的亲友,说这碗汤,是秋天的问候。

小贴士:莲藕切厚片,口感更佳。炖汤不要急火,大火沸腾后小火慢炖一个半小时。

3.

蒸扇贝粉丝

秋天的海鲜逐渐肥美,扇贝在这个时候肉质饱满,味道鲜甜。取新鲜扇贝,刷洗干净,粉丝泡软后平铺在贝壳中,将去掉内脏的扇贝肉放上,淋少许蒜蓉酱油,入蒸锅五分钟即可。

掀开锅盖,那股鲜香几乎叫人移不开筷子。粉丝吸足了扇贝汤汁,一口下去,滑溜、鲜美;扇贝肉娇嫩弹牙,海的味道在口中蔓延。

小贴士:蒜蓉不要提前加盐,否则容易出水影响口感。

4.

栗子鸡块

街头的板栗摊在这个时节最热闹,而栗子和鸡肉的搭配,是秋天独有的温暖。栗子去壳去衣,可用热水浸泡后再剥更省力。鸡块先煎至金黄,加入栗子、生姜、葱段,加少许生抽、料酒,慢火焖至入味。

鸡块香嫩,栗子松甜,带着淡淡的焦香。端上桌,家里的小朋友总会先把栗子挑光,剩下的鸡块也会被一扫而空。

小贴士:栗子提前炒香再入菜,甜味更浓。

5.

茄子炖土豆

这是一道极其家常的菜,却是初秋餐桌上的宠儿。选紫皮长茄子和黄心土豆,茄子切滚刀块、土豆切厚片,先将土豆煎至两面微焦,再放茄子一起翻炒,加一点生抽、蚝油和适量清水,小火焖至全熟。

茄子吸满了土豆的粉香,土豆又带着茄子的软糯,两者像秋日里的一对老朋友,相互托付着独有的滋味。

小贴士:茄子切好后可先拌少许盐,静置十分钟再炒,能少吸一点油。

6.

紫菜蛋花汤

虽然简单,却是许多人秋天的心头爱。紫菜在水中轻轻舒展开来,如同墨色的云,打入蛋液时,用筷子慢慢划圈,蛋花在翻滚的汤面上如轻纱般散开,撒少许香葱末,汤色清亮,味道鲜美。

一碗热汤下肚,既暖又轻,不会觉得负担。忙碌了一天,喝这样的汤,就像被秋风轻轻安抚。

小贴士:蛋液打好后可加入少许温水,煮出来的蛋花更柔嫩。

秋分是平衡的时节,昼夜等长,寒热平分。这个阶段的饮食,不需过分大补,也不宜贪凉。用应季的瓜果、海鲜、根茎类食材入菜,既能享受自然馈赠的美味,也顺势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

在家多做饭,是和家人相处的温柔方式。锅里咕嘟的汤,案板上切菜的节奏声,窗外飘来的稻香……这些都是秋天最真实的味道。

不必非要追求“养生”的刻意安排,只要顺着食材的时令去搭配,清淡与适度并存,心情和胃口自然都会好起来。

秋分前的日子,总是被一阵阵凉风和一篮篮应季食材点缀着。愿你在这一段日夜平分的时光里,多花些时间,在厨房里煮一锅汤、蒸一盘海鲜,和家人围坐,慢慢尝,慢慢聊。

因为,真正的“滋养”,往往藏在柴米油盐和人情味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秋分前这6道菜要多吃,清肠祛湿补阳气,很多人不懂,别不懂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