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女排世锦赛1/8决赛的激烈对决中,中国女排以2-3的比分惜败东道主法国队,遗憾止步16强。这场失利不仅导致中国女排世界排名下滑至第六位,更让日本女排取代中国成为亚洲排名最高的队伍。赛后,弃用朱婷这一持续发酵的争议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引发了排球界和球迷的广泛讨论。
前中国女排国青队主教练李焕宁在接受《体坛周报》专访时痛心表示:放着朱婷这样的世界级主攻不用,简直是暴殄天物。他详细分析道,即便不安排朱婷打主力,仅作为替补出场,她丰富的大赛经验和关键时刻的得分能力——包括精准的调整攻、稳健的拦网判断——都能有效弥补吴梦洁、庄宇珊等年轻球员的短板。数据最具说服力:在2025年欧冠半决赛中,效力于意大利斯坎迪奇俱乐部的朱婷独得21分,36次扣球命中19次,成功率高达53%,同时还承担了全队最多的28次一传任务,展现出了攻防一体的核心价值。目前中国女排阵中缺乏能够稳定处理困难球的高点攻手,年轻队员在关键分把握上屡屡失误,而朱婷的强攻实力经专业评估仍位居世界前三。更难得的是,她的回归不仅能提升球队硬实力,更能通过传帮带帮助年轻队员增强心理抗压能力,优化战术配合默契度,这与培养新人的目标并不冲突。
本届世锦赛的惨痛教训,将弃用朱婷的决策失误暴露无遗。在生死战中,带伤上阵的李盈莹被雪藏至第三局才替补登场;两位年轻主攻在决胜局连续出现进攻失误,全队无人能在18平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教练组的用人策略遭到多方质疑:蔡斌执教时期就被指刻意边缘化朱婷,巴黎奥运会仅给予其象征性的替补机会;继任者赵勇坚持以新人为主的建队思路,却在世锦赛上交出近20年最差战绩,被媒体批评为用重大赛事交学费。更令人担忧的是管理层的混乱状况:排管中心前主任李全强涉嫌违纪被调查,朱婷妹妹的保送大学争议持续发酵,这些事件都让公众对国家队选拔机制的公平性产生严重质疑。反观朱婷始终保持着职业球员的担当,多次公开表示只要国家队需要,我随时待命,其爱国情怀获得球迷一致好评,却始终未能获得征召。
国际对比更凸显这一决策的荒谬性。与朱婷在俱乐部的队友们——巴西的加比、意大利的埃格努、瑞典的哈克——都以绝对核心身份带领各自国家队征战世锦赛,而作为意甲卫冕冠军、新科欧冠最佳主攻的朱婷却无缘为国效力,这种反差被国际排联官网称为难以理解的谜题,更有外媒嘲讽这是全球女排界最大的笑话。专业人士建议,当务之急是在2026年奥运资格赛前重新征召朱婷,即便作为替补也能显著提升球队士气;从长远发展看,应采取老将带新人的合理配置,在保证成绩的同时培养后备力量,同时建立透明的选人标准,重塑公众信任。
朱婷事件绝非简单的用人争议,而是折射出中国女排在战术体系和人才管理上的深层次问题。要重振女排精神的荣光,必须正视顶尖球员的价值,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在新老交替中找到平衡点,这已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正如《人民日报》体育版评论指出:忽视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任何战略规划都将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