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中国
第5大高发癌症和第3大癌症死亡原因
,2022年新发胃癌35.87万例,死亡26.04万例
。而且,中国早期胃癌检出率很低,仅约
20%
,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到
50%
。中国胃癌患者的发病和死亡年龄多在60~74岁,同年龄段男性占比高于女性;东北、华北、西北和东部沿海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
身体出现哪些
症状
,可能是得了胃癌?哪些人
更容易得
胃癌?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
防治胃癌
呢?
图片来源:
123RF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80%的
胃癌患者早期通常没有任何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
消化不良、胃部不适、轻度恶心和胃灼热感
等。由于这些症状经常会被误认为是胃病加重,很容易导致患者延误治疗。
以下可能是得了胃癌的一些征兆,要引起警惕:
食欲差
,吃少量食物后感觉饱;
腹部疼痛
,通常在肚脐上方有模糊的不适感;
餐后腹部
隐痛或胀痛
,大约1个小时后会慢慢缓解(进食后疼痛,空腹时缓解);
疲倦,没有原因的
体重下降、消瘦
;
严重、持续的
胃灼热
或
消化不良
;
持续性
恶心
,反复呕吐,呕吐时有血或没有血;
腹部
肿胀或积水
;
便血、黑便
;
红细胞
计数低(贫血)。
需要注意的是,出现了以上征兆并不是意味着患了胃癌,也可能是
其它疾病
引起的,如胃病毒感染或溃疡等。关键是要及时
就医检查,找出病因
,进行针对性治疗,防止因自己的疏忽,导致胃癌进一步发展、加重。
已有研究显示,
进展期胃癌
即使经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
<30%
;而绝大多数
早期胃癌
经
过根治性治疗后,5年生存率
>90%
。
图片来源:
123RF
这些人更容易得胃癌
如果是以下几类人,就要小心了,胃癌风险会升高。
1.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的高风险因素之一。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幽门螺杆菌感染列为
1类
致癌物
(确定会对人体致癌)。中国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在
40%-90%
之间,平均为59%。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在不良环境和饮食的多重因素作用下,可由
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逐渐向胃癌演变。
2. 口味重的人
过多的
摄入食盐
会增加胃癌风险。
虽然人体需要足量的食盐,但过量摄入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导致黏膜萎缩、细胞增殖,从而促进胃癌的发生。
3. 经常吃腌熏煎烤炸食品的人
腌熏煎烤炸食品,比如咸鱼、咸菜、烧烤等,在制作过程会产生
多环芳烃、N-亚硝基化合物
等致癌物,在多项研究中显示出其与胃癌关系密切。
在胃癌高发的东亚各国,都有长期吃
高盐食物和腌制食物
的传统,如韩国泡菜、日本拉面、中国咸鱼,都是含盐量很高的食物。
4. 经常吃红肉和加工肉类的人
过量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也与胃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有研究发现,红肉食用量每增加
100克/天
,胃癌发生风险增加
26%
;加工肉类食用量每增加
50克
/天
,胃癌发生风险增加
72%
。
图片来源:
123RF
5. 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
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胃黏膜反复损伤修复,降低胃黏膜的保护作用,长期作用可引发癌变。一项在中国人群中开展的研究发现,
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吃饭速度快、暴饮暴食
,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6. 吸烟的人
吸烟也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而且吸烟与胃癌发生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也就是说
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
,胃癌发生风险越高。
7. 饮酒的人
饮酒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饮酒对胃的影响与酒的
类别、饮酒量和饮酒时长
相关。有研究发现,与不饮酒/已戒酒的人相比,重度(48-72克乙醇/天)和极重度(>72克乙醇/天)饮酒的人,发生胃癌的风险分别增加了26%和48%。
8.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
大约
2%-10%
的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也患有胃癌。
研究显示,有胃癌家族史,患胃癌的风险比没有家族史的人高2-3倍。此外,还有约1%-3%的胃癌是由遗传性胃癌综合征引起的。
9. 有胃癌癌前病变的人
胃癌癌前病变又称为
胃癌前情况,分为
癌前疾病
(癌前状态)和
癌前病变
:
癌前疾病指
与胃癌相关的胃部良性疾病
,有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如胃炎和胃溃疡;
癌前病变是指
较易转变为胃癌的病理学变化
,主要指异型增生,如胃息肉等。
图片来源:
123RF
这样做可以降低风险
想要预防胃癌的发生,除了要
避免、改变危险因素
,比如治疗和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低盐饮食、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治疗癌前疾病等,还应增加
胃癌的保护因素
。以下措施有助于降低胃癌发生和死亡风险,应纳入到日常生活中。
1.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研究发现,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牛奶、大蒜、绿茶等的摄入与胃癌发病风险降低相关,有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这些食物中含有的
胡萝卜素
,维生
素A、C、E或酚类
等,具有抑癌作用,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2. 少坐多动
经常进行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有助于
预防肥胖
,可
降低患胃癌的风险。尝试将身体活动融入一周内大部分时间,争取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体活动量,即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至少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或两者的等量结合。
3. 及时筛查
进行胃癌筛查,有助于
早期发现胃癌和癌前病变
,从而及时治疗,降低胃癌发生、发展风险,改善预后,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
图片来源:
123RF
得了胃癌该怎么治?
胃癌的治疗方法包括
内镜治
疗、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
(放疗)
、化学治疗(化疗)、靶向治
疗、免疫治疗
和各种对症支持治疗。
1. 内镜治疗
早期胃癌患者可采用内镜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和
内
镜下黏膜下层切除术
(ESD)。
2. 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
早期胃癌患者
,可以进行“胃部分切除术”,包括常规的
开腹手术
和
腹腔镜微创手术
。进展期胃癌如果没有发生远处转移,可进行“胃癌根治术”,彻底切除肿瘤及其附近淋巴结。
胃切除术后,医生会重建消化道以维持消化道的连续性。对于肿瘤有远处转移或者伴有梗阻的患者,可以进行姑息性手术,保持消化道畅通。
3. 放射治疗(放疗)
放疗是用
射线
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手段。目前胃癌的放疗推荐采用
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
的精确放疗技术,因为与二维放疗技术相比,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在靶区剂量分布和器官保护方面更优,可降低放疗相关不良反应。
根据治疗目的不同,放疗可分为:
术前新辅助放疗
:是指在手术前所做的放疗,目的是降期,通过放疗使肿瘤缩小或消灭可能存在的转移灶,以提高后续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根治性治疗
:对于某些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能会被安排进行根治性放化疗。
术后辅助放疗
:手术没有完全切除干净,或是有淋巴结转移时,可在术后行辅助放疗,预防肿瘤复发。
姑息放疗
:对于晚期身体状况不佳的患者,不适合手术,也无法耐受化疗时,采用姑息放疗可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化学治疗(化疗)
化疗是使用
化学治疗药物
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与放疗相似,胃癌的化疗也可分为术前新辅助化疗、根治性化疗和术后辅助化疗。此外,符合化疗适应症的患者还需
评估身体情况及合并症
。
胃癌化疗常用药物
包括:5-氟尿嘧啶(5-FU)、卡培他滨、替吉奥、多西他赛、奥沙利铂、顺铂(DDP)、紫杉醇、伊立替康、白蛋白紫杉醇、表阿霉素等。联合化疗多采用2-3种药物联合使用,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5. 靶向治疗
胃癌患者的癌细胞可能携带特定类型的
基因突变
,靶向药可特异性针对这些突变发挥作用,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6. 免疫治疗
胃癌免疫治疗药物主要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如PD-1/PD-L1抑制剂。
此外,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
已成为
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胃结合部/胃癌患者的
一线治
疗新标准
。
小结
总的来讲,如果我们能
规避、治疗胃癌的危险因素
,将预防很大一部分胃癌的发生;如果能做好筛查,
早发现、早治疗
,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根据胃癌分期、类型等,采取手术、化
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手段,就会减少胃癌带来的伤害,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风险。
参考资料
[1] Bryant J Webber,et al.,(2024).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DOI:10.3322/caac.21834.
[2] Bingfeng Han,et al.,(2024).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2022.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DOI:10.1016/j.jncc.2024.01.006.
[3]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
CACA)
——胃癌
V2.0_2025
(
)
. Retrieved Sep 2, 2025 from https://cacaguidelines.cacakp.com/pdflist/detail?id=423
[4]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
胃癌诊疗指南
2025[M].
第
1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5.
[5]
赫捷,陈万青
,
等
,(2022).
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2022
,北京)
.
中国肿瘤
[6]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
,(2024).
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
2023
版)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免责声明:
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