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冬天,河南禹州的方挑妮怎么也没想到,持续两个多月不见好的咳嗽,最终竟指向了“左肺小细胞肺癌”。
这是一种发展快、侵袭性强的癌症。省肿瘤医院的医生没有绕弯子,直接告诉她:抓紧化疗,但生存期可能不超过一年半。
她很快住进了医院,开始第一次化疗。可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呕吐、双腿酸软、完全吃不下东西……她连从病床上挪下来的力气都没有。身体垮了,心态也跟着崩了。她跟家人说:“咱农村人挣的都是力气钱,家里哪经得起这样花?看不好的病,不如回家算了。”
最难受的时候,是她读高三的女儿抱住了她,哭着说:“不能放弃。我们必须治。钱花完了再说,但你得活着。”
正是这句话,推着全家继续往前走。
2014年1月1日,女儿打听到郑州有一家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专门看这类疑难病例。她没犹豫,当天就打车去了郑州实地打听。回来之后,她跟妈妈说:“我们去试试中药吧。”
1月3日,方挑妮刚出院就去了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袁希福院长为她辨证开了中药。她并没抱太大希望,但没想到的是,吃了几天药,她居然能吃得下饭了,身上也渐渐有了力气。
之后她继续配合化疗,同时坚持服用中药。令人欣慰的是,后续五次化疗的反应明显减轻了。等到8月份化疗全部结束,她也没停中药,身体在慢慢恢复。
十月复查时,她告诉医生,左肩不怎么疼了,手脚麻木也减轻了,体重还涨了点。更关键的是——2014年11月3日,CT报告显示:肺部未见明显异常。
那一刻,全家人都松了口气。
但家里的经济压力依然存在。方挑妮好几次想着,女儿马上要上大学了,要不把药停了吧?但女儿态度坚决:“家里没你,还叫家吗?如果你不看了,那我学也不上了。”
就这样,方阿姨坚持春秋两季中药巩固。儿子还小,丈夫一个人扛不起这个家——她必须好起来。
时间一年年过去。
2016年,复查结果依然稳定。
2019年,袁希福院长回访时看到,方挑妮不仅把家收拾得干净整齐,还自己种菜养鸡,偶尔去镇上打零工,一天挣五十块钱贴补家用。邻居都夸她要强、能干。
2024年4月,她参加了希福中医举办的抗癌明星交流大会,平静地分享了自己这十多年的经历。如今她住在郑州,女儿当了老师,儿子还在读书,老两口也都有活儿干。她说:“能顾住自己,就是福气。一家人在一起,各自努力,比什么都强。”
她从没把自己当英雄,只不过是在每一个想放弃的关头,被家人的一句话、一碗药、一次陪伴又拉了回来。
她叫方挑妮,是一位小细胞肺癌患者,也是一位母亲。从2013到2024,她度过了医生口中“不可能”的十三年,依然在认真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