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肾先锋】王立新教授为您科普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慢性肾脏病、预防并发症的科学办法。早一步发现与干预,多一份生机与治愈!
本期作者
不少中青年朋友体检后会发现,高压(收缩压)正常,但低压(舒张压)悄悄超过了90mmHg,同时部分病友合并少量蛋白尿来就诊。这种低压升高对人体有危害吗?需要处理吗?
PART.01
什么是低压升高?
我们常说的血压有两个数值,比如120/80mmHg,前面的120是收缩压,代表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后面的80是舒张压也就是低压,反映心脏舒张时血管壁所承受的压力,这种压力来源于心脏舒张期血管的弹性回缩,继续推动血液向前流动,这就是舒张压。如果收缩压<140mmHg,但舒张压≥90mmHg,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叫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是中青年高血压最常见的类型。
低压增高 机制有三:一是动脉弹性好,收缩期储能多,舒张期压力高;二是外周血管阻力大(如肥胖、少动等),舒张期血管残留血多;三是心率快(如压力大、熬夜等),舒张期血液滞留多,均会致低压升高。
PART.02
为什么中青年容易低压高?
1.体重超标是主因
超重或肥胖会让身体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脏舒张时血管不能充分放松,舒张压就容易升高。研究发现,体重指数每增加5kg/m²,高血压风险会增加 4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年版)》)。
2.高盐饮食“推波助澜”
吃盐太多(我国人均每天约9.3g——《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远超推荐的 5g),会导致身体水钠潴留,血管压力增大,尤其会让舒张压 “抬头”。
3.压力大、熬夜太常见
中青年工作压力大、长期焦虑或熬夜,会让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血管收缩,舒张压随之升高。研究显示,焦虑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普通人的1.4 倍。
4.久坐、运动太少
长期缺乏运动,血管弹性下降,血液循环变慢,也会导致舒张压升高。
PART.03
别大意!低高的危害不小
很多人觉得“收缩压不高就没事”,其实不然:
1.短期低压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胸闷等不适,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2.长期低压高会损伤血管和器官。研究发现,中青年舒张压高会增加脑出血、冠心病及慢性肾脏病的风险,最后慢慢发展为收缩压和舒张压都高的“双期高血压”,对心脏、肾脏的损害更大。
PART.04
发现低压高,这么做更科学
1. 先调整生活方式(这是基础)
1)减盐:每天盐摄入控制在5g 以内(约一啤酒瓶盖),少吃腌制品、加工肉。
2)减重:体重指数(BMI)尽量控制在 18.5~23.9kg/m²,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3)动起来:每周至少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每次 30 分钟以上。
4)控情绪、睡好觉:减少熬夜,通过冥想、瑜伽等缓解压力,至少保证每天7小时睡眠。
5)限酒:男性每天酒精摄入不超过25g(约啤酒 750ml),女性不超过 15g,当然酒无安全剂量,最好滴酒不沾。
2. 出现这些情况建议看医生
如果通过生活方式调整1~3 个月,舒张压还是≥90mmHg,或者本身有肥胖、糖尿病、家族高血压史等,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推荐药物(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尤其是年龄<50 岁或合并其他心血管风险的人群,早干预能减少后续损害。
舒张压升高就像身体给我们的“预警信号”,中青年朋友别仗着年轻就忽视。从调整生活习惯开始,必要时及时就医,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肾内科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肾内科为全国优秀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全国中医肾病临床研究基地,科室致力于运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各种肾脏疾病,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早中晚期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中心。
科室配备病床25张,透析室23张,医护人员40余人,在学术带头人杨霓芝教授、刘旭生教授及学科带头人王立新主任带领下,科室大力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积极开展中医专科建设,将中医药和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结合,突显了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优势,提高了整体疗效水平。
科室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免疫性肾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主攻病种为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等免疫性肾病,年出院患者1300人次以上,年透析台次1.4万以上,腹透置管近500人次,维持随访300余人。经过数十年的临证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诊治经验,收治了来自全国各地尤其一些疑难肾脏病患者,收到良好疗效。
初审 | 王军飞
审核 | 张靓雯
审定 |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