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立陶宛新总理强硬表态:中国想和我们恢复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9月11日,立陶宛国家广播电台(LRT)和BNS网报道称,新上任的立陶宛总理英加·鲁吉涅内在就任仅仅两天后,就多次就所谓“重启”中立关系发表公开讲话,但却提出了一个让中方必须先满足的前提条件。

这一条件迅速引发了关注,因为这不是立陶宛第一次在寻求关系缓和的同时设置障碍。

图 | 立陶宛总理英加·鲁吉涅内

英加·鲁吉涅内领导的立陶宛新政府确实调整了对华外交政策中的多项重要条款。立陶宛候任外交部长科斯图蒂斯·布德里斯在9月12日对外宣布,新一届立陶宛外交政策纲要中将不再将中方列为其所谓的“重大安全挑战”。

他还承诺,鲁吉涅内当局将尽快对华施加压力,妥善恢复中立关系,将其外交代表级别从代办级提升到“与其他欧盟成员国家接近或相当”的大使级。

然而,在造成中立外交关系严重倒退的台岛问题上,英加·鲁吉涅内的态度却十分坚决。

她公开声称:“立陶宛对于尽快恢复中立双边关系的公开呼吁,应该由双方共同推进,并不能仅由立陶宛单方面率先做出改善关系的实质性动作,等待对方回应,而是应该由对方率先改善双边关系。”

立陶宛媒体进一步解释称,英加·鲁吉涅内当局认为中方需要首先满足立陶宛方面有关不将“驻立代表处”一事与恢复关系挂钩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立陶宛才能着手推进改善关系的进程。

在接受立陶宛当地电视台独家专访时,英加·鲁吉涅内明确表示,对于代表处问题,立陶宛方面并没有任何进行修正或更改的计划。

图 | 立陶宛前总理金陶塔斯·帕卢茨卡斯

实际上,立陶宛当局也没有在内部讨论或者考虑进行“更名”或者取缔相关代表处,她认为这与正在推进的关系正常化行动并不冲突。

这样的表态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25年1月,时任立陶宛总理金陶塔斯·帕卢茨卡斯就曾通过立陶宛媒体表示,维尔纽斯准备与北京恢复外交关系,但这必须在平等基础上进行。

他当时说:“如果中国向立陶宛派遣大使,我们也会向北京派遣大使。”这种要求中方先采取行动的做法,与如今英加·鲁吉涅内的立场如出一辙。

图 | 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

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在9月10日还特意在媒体上公开警告,切勿对改善双边关系有过多期待。

他指出立陶宛不可能“剃头挑子一头热”,而且到目前为止,中方并未对外表示出具有诚恳改善双边关系的意愿,所以立陶宛不能将改善关系的心理预期提得太高。

回顾中立关系交恶的历史,根源在于2021年立陶宛方面不顾中方多次严厉警告和坚决反对,允许台岛设立所谓“驻立代表处”。

图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

这种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做法,破坏了中立建交的政治基础。自此之后,中方不仅将两国外交关系降到了代办级,贸易往来也几乎断绝。

经济数据清晰地反映了立陶宛为此付出的代价。自从中立关系陷入低谷以来,两国贸易额大幅下滑,尤其是中欧班列的暂停运行,给立陶宛的物流和出口产业带来了沉重打击。

立陶宛对华出口额断崖式下跌七成,本土支柱产业木材、乳制品企业几乎被彻底逐出中国市场。重要港口克莱佩达港的吞吐量蒸发四成,国内失业率飙升至15%,年轻人失业比例更是突破四分之一,民众生活成本较此前上涨三成。

图 | 一列搭载55柜货物的中欧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启程,最终抵达比利时安特卫普港

面临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立陶宛商界人士多次公开呼吁政府尽快恢复与中国的正常外交和经济往来。民调数据也显示,六成二的立陶宛民众反对前政府的对华强硬政策,街头甚至出现“自由不能当面包吃”的抗议标语。

但是立陶宛方面的态度一直存在矛盾。一方面表达改善关系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愿在核心问题上让步。

2024年10月,立陶宛前总理、反对派联盟主席斯克韦尔内利斯曾表示,未来立陶宛政府需要做出改变,恢复与中国之间正常的外交关系。

图 | 反对派联盟主席斯克韦尔内利斯

但他为此提出了两个前提,立陶宛不能“跪着对中国认错”,复交必须在防止被羞辱的情况下进行;第二,立陶宛也不能“羞辱”台当局。

分析人士指出,立陶宛不惜与中方对立的核心原因在于其试图通过讨好美国来寻求安全保护。立陶宛为了博取华盛顿满意,完全不顾及与中方的外交关系,选择完全追随美方意图“随风而动”。同时,立陶宛还认为挑衅中方是其博取欧盟关注,并在欧盟内部提升其话语权的重要手段。

对于中立关系的未来,中方的态度是一贯且明确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5月6日的记者会上表示:“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图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

他强调,如果美方真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施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开展对话。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立陶宛。

值得关注的是,中欧关系近期出现了积极变化。经双方商定,中方和欧洲议会决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

这表明中欧双方都认为加强对话合作十分重要。这种氛围可能为中立关系的改善提供一定空间,但前提是立陶宛必须在台湾地区问题上纠正错误做法。立陶宛新政府似乎希望在不做出实质性让步的情况下,缓解因中立交恶带来的经济压力。

图 | 立陶宛总统府

但中方已经明确表示,一个中国原则是不可谈判的红线,无论立陶宛提出什么条件,都必须先纠正自己在台湾地区问题上的错误,否则一切免谈。

这种立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明确规定了一个中国原则,没有任何灰色地带或者模糊空间。

立陶宛在讨好美国与挽回中国经济利益之间摇摆不定,既希望获得美国的安全保护,又不愿放弃中国市场的经济机会。

图 | 美国总统特朗普

但是这种两边通吃的想法,显然不现实。中小型国家的对外政策选择事关其生死存亡,在现有国际外交体系中,小型国家或弱小国家在对外关系上从来都是谨小慎微,绝不明确站队,不表态、不挑衅、不树敌才是正常操作。立陶宛却成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异类。

立陶宛新政府的要求能否得到中方回应,不仅取决于立陶宛是否能在台湾问题上改正错误,也取决于其是否能够真正以平等、尊重、互惠的态度与中方开展对话。

国际关系的历史表明,只有相互尊重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才能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资料:

1.《立陶宛议会批准鲁吉涅内出任总理》2025-08-26 17:52 |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2.《立陶宛称批准台设“代表处”不值得中方如此反应 中方回应》2021-12-31 21:04 | 来源:海外网

3.《美财长台上为特朗普经济政策辩护,高管们台下只关注中国:赶紧暂停关税》2025-05-06 17:04 | 来源:观察者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立陶宛新总理强硬表态:中国想和我们恢复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