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科学家发现完美主义者会加剧疼痛感,普通疼痛在他们身上就是剧痛

编辑 | 昕昕

慢性疼痛作为一种身体上的折磨,常常侵蚀我们的生活,而最可怕的,是它像一把无形的锁链,紧紧束缚着我们的心灵。

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的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事实:那些长期饱受慢性疼痛困扰的人,不仅是身体上遭受痛苦的受害者,还是自己内心深处焦虑和完美主义的囚徒。

我们总是习惯将疼痛视为单纯的身体感受,却忽视了心理因素如何放大这种痛苦,甚至让痛苦成为一种无法逃避的噩梦。

研究显示,慢性疼痛与个体的心理特质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作用,调查中超过1000名参与者的心理分析表明,慢性疼痛患者往往有更强的完美主义倾向,缺乏自我同情,并且对自己的应对能力缺乏信心。

这些看似不太引人注意的心理特征,竟然是疼痛感知的加剧因素,甚至决定了患者是否能走出痛苦的阴影。

完美主义:心理重负,痛苦加剧

研究发现,慢性疼痛患者中,很多人表现出了两种形式的完美主义:自我导向型和社会规定型。

前者指的是对自己设定过高的要求,后者则是对他人期望的过度关注与担忧,这种心理特质,逐渐让患者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每当他们无法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时,痛苦与焦虑就会层层叠加,身体上的痛楚也变得更为尖锐,慢性疼痛患者不仅承受身体的痛苦,还要与自我批判和焦虑的内心作斗争。

而与完美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慢性疼痛患者常常缺乏自我同情,自我同情是一种心灵的自我保护机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以善意、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自己,而不是无情地责备自己。

在痛苦面前,我们常常容易忘记给自己一点温柔,忘记在自己脆弱的时候,伸出一双关爱的手,而这种缺失,恰恰加重了我们对疼痛的感知。

慢性疼痛患者往往在自我同情得分上远低于健康人群,这意味着,当疼痛来临时,他们不仅感受到的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把这种痛苦看作是自己不够坚强、不够努力的证明。

这种内心的苛责,反而使疼痛的重量加倍,生活变得更加无法承受,自我同情的缺失,像是心灵中的一道裂缝,疼痛通过这道裂缝渗透,浸润每一寸思绪。

自我效能感:失去信心,无法应对

此外,研究还发现,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自我效能感,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心。

对慢性疼痛患者来说,这种信心的缺失往往让他们更容易放弃面对痛苦的勇气,退缩在痛苦的阴影中。

面对挑战,他们倾向于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过度休息、避免活动,而这些方法,短期内可能让痛感得到缓解,却在长远上加剧了疼痛症状,影响了身体功能。

这种负面循环的产生,往往源于患者对自己应对能力的深深怀疑,当我们相信自己无法战胜痛苦时,我们就容易选择逃避而非面对。

而这份逃避,也让我们的痛苦更难以治愈,自我效能感的低落,使得患者在面对疼痛时,缺乏积极应对的信心,甚至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

治疗的曙光:心灵的改变,身体的解放

幸运的是,这项研究也为我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它告诉我们,心理特质——完美主义、自我同情和自我效能感——是可以被干预和改变的。

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正念训练和自我同情练习等,已经显示出缓解慢性疼痛的潜力。

这种治疗方法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它不依赖药物,避免了药物副作用的风险,更在于它能帮助患者建立更积极的应对方式。

当我们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学会在痛苦中为自己提供一份理解和宽容时,疼痛也许会减轻一分,生活也会变得更加有希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科学家发现完美主义者会加剧疼痛感,普通疼痛在他们身上就是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