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曾提醒我们换一双筷子,胃癌的风险可能会随之下降一半。这背后的关键是黄曲霉毒素这种强烈致癌的物质。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黄曲霉毒素归类为一类明确致癌物。每天摄入的量如果达到每千克体重一纳克,例如一个体重六十千克的成年人每天摄入六十纳克,肝癌的风险就会显著上升,大约增加至原来的四点六倍。需要注意的是一纳克等于千分之一微克,因此微小的污染也会带来较大影响。
在广西等地,肝癌的高发与当地的饮食习惯和食材的霉变风险密切相关。花生若存在霉变,便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而黄曲霉毒素正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祸首。早年的统计也曾在印度西部出现类似教训:1974年因食用霉变玉米而致病的案例中,数百人发病,百余人死亡,深刻印证了这一危害。
关于日常生活中的防护,许多人会以为把筷子用开水烫一下就完事了。其实黄曲霉毒素在水温100度下并不能被彻底破坏,必须达到极高温度才有可能分解。家中常见的热处理很难达到如此高温,因此仅靠普通的消毒柜或热水烫洗,难以确保筷子表面没有残留的黄曲霉毒素。长期使用这种筷子进食,日积月累便会增加摄入量,从而提高肝癌的风险。
除了黄曲霉毒素,长期使用的筷子还可能携带其他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筷子上并非完全无害,尽管一般情况下70度加热30分钟能杀死大多数细菌,但若产生了耐高温的肠毒素,便可能引发腹泻等症状,尤其对老人和儿童更加危险。还有幽门螺杆菌的存在风险,它常居于胃和十二指肠,若通过日常用品进入体内,可能破坏胃黏膜,增加胃酸对胃壁的侵蚀。
不少老人出于节俭意识,习惯多年不换餐具,甚至使用发霉的筷子和餐具。殊不知,这些长期使用的器具,若存在霉变或细菌污染,等于每天在向身体投放危险信号。为孩子提供安全的饮食环境尤为重要。
关于更换和清洁,建议为孩子准备的筷子每三个月更换一次;成人则每六个月更换一次。若发现筷子出现霉变,应立即丢弃,切勿置之不理。清洗后要及时擦干,避免水分滋生霉菌。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习惯,往往决定了健康的底线。
以家庭的健康为重,我们应用科学的态度守护餐桌的安全。愿每一个家庭都能远离霉变带来的隐患,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生活。愿你和家人身体健康,前程光明,生活充满希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