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秋分养生别瞎忙,做好这几件事很关键!这份养生全攻略助你轻松度秋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日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秋意渐浓。

值此阴阳平衡、寒暑交替之时,养生保健尤为重要。如何顺应自然规律,滋阴润燥,预防调养身体?这份秋分养生全攻略,助您静享安康。

一、饮食调养:滋阴润燥,固护脾胃

秋分时节,燥邪当令,易耗伤津液,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饮食应以滋阴润燥为主,固护脾胃。

多吃滋阴润燥之品:秋季润肺膏、燕窝、百合、甘蔗、银耳、山药、芝麻、蜂蜜等,均可滋阴润燥,缓解秋燥。

适当增酸少辛:中医认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 “增酸”。酸味能收敛肺气,如苹果、葡萄、石榴、猕猴桃、番茄等。少辛要减少葱、姜、蒜、椒、韭菜、辣椒等辛味食物的摄入,以免助燥伤阴。

每天清晨吃点粥:夏秋之交,消化系统较为脆弱,喝点养阴益肺、生津润燥的粥,有助增添津液。正如明代李挺所说:“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

推荐食疗

秋梨润肺膏:清热生津、润肺止咳

冰糖炖燕窝:养阴润燥、益气补中

百合银耳粥:滋阴润肺,健脾和胃。

甘蔗马蹄水:清热生津,润燥止渴。

莲藕山药汤:健脾益胃,滋阴润燥。

二、起居作息:早卧早起,注意保暖

秋分过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人体也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缓解秋乏症状;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

泡脚养生:此时肾经气血最亏,睡前泡脚按摩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泡脚温度以40℃左右为宜,时间最好为15-30 分钟 。

注意保暖: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早晚温差大,应及时添加衣物,夜间入睡后要盖好被子,尤其要注意腹部、脚部、颈部的保暖,防止寒邪入侵。

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在早晚气温过低时开窗,以免受凉。

三、运动养生:动静结合,舒缓平和

秋高气爽,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但秋季运动宜选择舒缓、平稳的项目,避免大汗淋漓,耗伤津液。

推荐运动:散步、登山、慢跑、太极拳、打球、八段锦、健身操、瑜伽等,能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人体的心肺功能 。

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避开中午气温较高时段。

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切勿过度运动。

四、情志调摄:宁神定志,保持乐观

秋日万物凋零,易产生凄凉、忧郁的“悲秋”情绪,导致内分泌紊乱,易生疾病 。此时,应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 。

多与人交流: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倾诉心声,排解忧郁。

培养兴趣爱好:听音乐、绘画、书法、赏花、钓鱼等,均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登高望远:可去郊外登山,俯瞰秋色,能开阔心胸,消除不良情绪。而且,山林地带空气清新,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较少,对身心健康尤为有益 。

常笑宣肺:人在笑的同时,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有助于调节情绪 。

五、重点防护:防燥、防郁、防感冒

秋分时节养生还要注意“三养三防”,以轻松应对换季挑战,减少疾病的发生!

养肺:中医常言,秋主肺。肺喜湿而恶燥,故入秋之后要注意养阴润燥、润肺。

养胃:胃肠道对于寒冷的刺激比较敏感,注意不要食用生冷寒凉之物。

养肝:秋季养肝,多吃小白菜、萝卜、莲子、海带等有助于肝气运转的食物,增强肝功能。

防秋燥:除了饮食调理,还可通过使用加湿器、涂抹润肤霜等方式保持皮肤湿润。

防秋郁: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阳光能促进血清素分泌,改善情绪。

防感冒:秋分后感冒高发,应注意保暖,勤洗手,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秋分是调养身体的重要时刻,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做好养生工作,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气候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轻松度过一个舒适的秋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秋分养生别瞎忙,做好这几件事很关键!这份养生全攻略助你轻松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