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有这样的经历:
一站起来就天旋地转?
一低头就眼前发黑、步伐不稳?
一紧张就头晕眼花,感觉“晕的要倒”?
这可能不是“累了”,而是——眩晕。
什么是眩晕?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主观感觉异常,表现为:
- 天旋地转(周围物体在转)。
- 身体轻飘、摇晃不稳。
- 眼花、站立不稳、恶心呕吐。
它可能源于前庭系统功能紊乱(耳朵内控制平衡的系统)或脑血流供应不足,严重时可影响生活、工作,甚至引发跌倒。
常见的眩晕类型有哪些?
为什么会眩晕?这些“幕后推手”要警惕!
• 血压异常:体位性低血压或高血压波动。
• 颈椎病:压迫椎动脉,影响脑供血。
• 耳石脱落:引起良性位置性眩晕。
• 焦虑抑郁:心理因素引发“假性晕”。
• 睡眠不足、熬夜:影响脑供血、内耳供血不足。
• 脱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老年人、夏季常见。
• 心律失常或低血糖:诱发意识障碍、眩晕等。
眩晕来了怎么办?
保持镇静,先躺下:避免跌倒,缓慢翻身,休息数分钟常可缓解。
勿随意变换体位:从躺位到坐位,需缓慢进行,避免骤然起身。
及时识别“危险信号”:
- 一侧肢体无力、麻木。
- 口齿不清、视物重影。
- 意识模糊、持续剧烈头痛。
⚠️出现上述情况,立即就医,警惕脑卒中!
日常如何预防眩晕?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睡眠不足是眩晕诱因之一。
- 均衡饮食,控制三高: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都是脑供血障碍的高危因素。
-舒缓压力,放松心情:焦虑会加重头晕症状。
-适量补水,不久坐不久站: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预防耳石脱落的小动作:
- 睡觉避免长期朝一侧侧卧。
- 早起时先侧卧5秒再缓慢坐起。
- 平时可做前庭康复操(Epley法)(需医生指导)。
-定期检查血压、血脂。颈动脉超声:特别是有慢病、家族史者更应重视。
眩晕虽常见,但不应轻视。
有些眩晕是“小问题”,有些则可能是脑卒中发作的先兆!
掌握正确预防与应对方法,让我们“站得稳、走得直、不再晕”。
如您或家人经常出现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等症状,建议尽早前往神经内科(每周五上午眩晕专家门诊李亚梅医生)就诊,明确病因,科学治疗。
神经疾病中心监护病区 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