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一针精准,癌症或将变成“慢病”?解读mRNA疫苗的临床进展

一针精准,癌症或将变成“慢病”?解读mRNA疫苗的临床进展

走过手术、放疗、化疗三个“老牌武器”的年代,医学界对癌症的认识正在发生本质性转变。科学家们越来越清楚,单一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不足以根除癌细胞,因为癌症本质上是一种基因驱动的复杂疾病。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突破口,其中 mRNA疫苗 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新兴武器之一。

过去几年,全世界见证了mRNA技术在新冠疫情中的“闪电式奇迹”,短短不到一年多,疫苗从设计走向了问世、上市、跨国接种。而今天,它的战场从传染病领域转向了更难缠的肿瘤。

一、mRNA疫苗是什么?为什么被寄予厚望?

mRNA的全称是“信使核糖核酸”。它像一封“生物信号短信”,携带合成蛋白的指令。当我们通过疫苗将特定mRNA送进机体细胞时,细胞会按照“指令”制造出对应的抗原蛋白。免疫系统识别到这些“特殊标签”后,会启动T细胞与抗体的双重进攻,从而精准打击目标。

mRNA疫苗的原理

与传统疫苗相比,mRNA的优势非常突出:

· 研发速度快:无需培养病原体,仅凭基因信息即可合成;

· 精准可调:可以针对不同肿瘤特性,快速设计个性化方案;

· 免疫效果强:模拟自然感染的过程,同时激活T细胞和B细胞;

· 安全性良好:不进入细胞核,不改变基因组,避免整合风险。

正是因为这些特点,mRNA技术一夜之间从新冠战场扩展到癌症治疗,被业内称为“免疫治疗的第二次革命”。

二、全球的研发竞赛,从俄罗斯到欧美

全球范围内,多款mRNA肿瘤疫苗纷纷迈入关键临床阶段。

俄罗斯Enteromix,个性化定制的先锋

俄罗斯团队开发的个性化癌症疫苗 Enteromix 在早期临床中对48名晚期患者展现出100%的应答率,这一消息曾在国际上引起轰动。它的模式是先从患者肿瘤样本中提取基因突变信息,再合成专属mRNA疫苗,如同专门为个体量身定制一把“免疫钥匙”。

美国Moderna与默沙东的合作

Moderna与默沙东联合开发的 mRNA-4157(V940) 是最被期待的“潜在首个上市”癌症疫苗。在黑色素瘤III期临床中,和帕博利珠单抗(K药)联合用药,让患者复发与死亡风险降低近一半,三年随访数据稳定可靠。

德国BioNTech的多管齐下

BioNTech凭借其丰富经验,把管线覆盖黑色素瘤、胰腺癌、头颈癌等高发癌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个性化疫苗 BNT122 的辅助治疗数据显示,胰腺癌患者复发风险下降幅度超过80%,中位寿命显著延长。

这些成果共同向世人传递了一个信号:癌症疫苗已不再是遥远的科学幻想,而正在一点点成为现实方案。

三、中国的追赶与突破

中国起步稍晚,但近几年进展速度惊人,形成了完整的创新药生态圈。尤其在个性化治疗方向,一些本土企业已经走在国际前列。

· 嘉晨西海JCXH-211:通过自复制RNA表达IL-12,部分患者肿瘤体积缩小达到40%以上;

· 石药SYS6026:针对HPV16/18相关肿瘤的候选产品;

· 臻知医学IPM514、WGC-043:锁定食管鳞癌与EBV阳性肿瘤;

· 艾博生物ABO2011:用于鼻咽癌、结直肠癌;

· 云顶新耀EVM16:聚焦广谱实体瘤。

但在众多产品之中,真正实现“从实验室到临床、再到应用”跃迁的,是 立康生命科技的LK101。

四、LK101,国内首个迈入FDA临床的个性化mRNA癌症疫苗

研发背景

立康生命科技自2017年成立以来,就专注于 AI + 个性化靶点分析 + mRNA疫苗平台 的构建。其自主研发的核心平台能够通过人工智能快速分析患者肿瘤基因突变,筛选出最有可能触发免疫应答的新生抗原,再结合mRNA合成技术,设计并生产属于患者个人的专属疫苗。

临床数据

在2024年ASCO会议上,公布了LK101应用于肝细胞癌(HCC)的数据:

· 24名Ⅱa期患者参与;

· 接种组在2年和3年的生存率均为100%;

· 对照组消融治疗单独的生存率分别为83%和73%。

这组数据在国际舞台上引起强烈关注,被认为是个性化癌症疫苗的“里程碑式突破”。

国际认可

2025年2月,LK101成功获得 美国FDA的IND批准,成为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批进入美国临床试验的个性化mRNA癌症疫苗。紧接着在同年4月,海南乐城监管机构批准其在园区内多癌种开展应用,标志着LK101已从科研走向实际可用的“临床转化阶段”。

五、为何博鳌乐城率先落地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是国家政策支持下的独特试点,它被赋予“特许医疗、特许研究、特许经营、特许国际医疗交流”四大优势。简单来说,就是能更快引进国外先进药物和技术,同时支持国内创新成果在合规框架下快速落地。

因此,LK101能够突破以往的审批周期,率先在乐城进入临床应用,既是国家战略试验田的成果,也是中国创新药实力的一次集中体现。有想进一步了解LK101或者博鳌乐城医疗先行区的,可以整理好病例资料,提交到医学部进行初步评估,看看有没有合适可用的先进疗法或者技术。

六、个性化与通用型,向发展

整个行业正在同时探索两条道路:

· 个性化路径(Like LK101):精准、强效,但研发及生产成本较高,适合为高风险群体量身定制;

· 通用型路径(如BNT111/BNT113):可大规模生产,覆盖人群更广,便于成本控制。

两者并非对立,而是互补:前者解决“疑难杂症”,后者用于“普遍适应”。

七、为什么mRNA疫苗起效更快

医学上已有结论:传统疫苗从培养病毒、灭活、纯化到制备往往需要半年以上,而mRNA疫苗完全跳过了这一步骤。

以新冠时期为例,从病毒基因序列公布到mRNA疫苗进入动物实验,几乎只用了数周。这种机制也解释了为什么癌症mRNA疫苗常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定制生产,尤其适合对时间敏感的肿瘤患者。

八、临床价值,不止于延长寿命

mRNA肿瘤疫苗不仅仅是为了缩小肿瘤或延长生存,它的真正价值在于:

· 减少复发:通过建立长期免疫记忆,让癌细胞即使潜伏,也不断受到“监视”;

·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基因差异制定方案,实现精准医疗;

· 联合治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K药)、单抗药物联合,可形成“1+1>2”的效果。

比如,在胃癌术后,用mRNA疫苗联合单抗药物方案已经让患者实现术后一年无复发或转移,这在过去几乎不可想象。

九、展望未来,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随着Enteromix、mRNA-4157、BNT122等产品逐渐进入后期临床,随着中国LK101走在转化应用前沿,mRNA肿瘤疫苗已进入黄金发展期。未来五年内,我们很可能见证从罕见病例获益,到大规模人群应用的飞跃。

中国企业已经不再仅仅是“跟跑者”,而在某些领域实现了“并跑”甚至“领跑”。在政策加持、资本支持和科研积累的共同推动下,癌症的治疗版图正被重新绘制。

十、写在最后,希望照进现实

癌症,曾经几乎意味着“绝症”;而今,数十款mRNA疫苗正在给患者带来新的生命可能。尤其是像 LK101这样已经率先在博鳌乐城应用的产品,对于重症患者而言,无疑是一束可以触碰的曙光。

当然,任何新疗法都需要在更大人群、更长周期中进一步验证。但医学进程就是在一步步探索中前行。从患者的角度,早期关注、积极咨询、科学就医,往往能让自己多一个选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一针精准,癌症或将变成“慢病”?解读mRNA疫苗的临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