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节气养生智慧 | 中秋品月、国庆休憩这样吃睡更健康

中秋品月、国庆休憩

这样吃睡更健康

中秋与国庆双节叠加,既是阖家团圆、共赏明月的温馨时刻,也是放松身心、外出游玩的黄金假期。但假期中饮食失控、作息紊乱易引发肠胃不适、疲劳乏力等问题,结合中秋“赏月品饼”、国庆“休闲放松”的节气与假期特点,这份饮食作息养生指南,助你轻松度过健康假期。

中秋饮食:赏味不贪嘴,护胃是关键

中秋的核心饮食符号是月饼与螃蟹,二者虽美味却需“浅尝辄止”。月饼多为高糖、高油、高淀粉的“三高”食物,过量食用易导致消化不良、血糖波动,尤其老人、糖尿病患者需格外注意。建议选择低糖莲蓉、杂粮等馅料,每次食用不超过1/4块,搭配绿茶、菊花茶解腻,避免睡前食用增加肠胃负担。

秋季是螃蟹肥美的季节,但螃蟹性寒,过量食用可能引发腹痛、腹泻。食用时需搭配生姜、紫苏等温性食材中和寒气,且务必彻底蒸熟煮透,避免寄生虫感染;脾胃虚寒、孕妇及过敏人群应尽量少吃或不吃。此外,中秋正值石榴、柚子、梨等秋季水果上市,可多吃这类富含维生素与膳食纤维的水果,既能补充水分,又能缓解月饼、螃蟹带来的油腻感。

国庆作息:放松不“放纵”,规律养精神

国庆假期时长较长,不少人会选择熬夜追剧、外出游玩或亲友聚会,打乱日常作息,导致“假期综合征”。建议保持相对规律的作息,即使无需上班,也尽量在23点前入睡,避免熬夜损伤肝脏;早晨可适当晚起1-2小时,但不宜超过10点,防止昼夜颠倒引发疲劳。

若有外出旅行计划,需提前规划行程,避免过度奔波。长途出行时,每隔1-2小时起身活动,缓解久坐带来的腰背酸痛;到达目的地后,可先休息30分钟再安排活动,让身体适应环境变化。居家休息者也需避免“躺平”一整天,每天安排1小时左右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双节养生:细节藏健康,平衡是核心

无论是饮食还是作息,双节养生的关键在于“平衡”。饮食上,既要享受节日美食,也要注意荤素搭配,每天保证足量蔬菜摄入;饮酒者需控制酒量,避免空腹饮酒,减少酒精对肠胃和肝脏的伤害。作息上,既要放松身心,也要避免过度慵懒,通过适度运动、规律睡眠维持身体的稳定状态。

此外,秋季气候干燥,需注意补充水分,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避免饮用过多含糖饮料;室内可放置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在40%-60%,缓解皮肤干燥、咽喉不适等问题。

中秋赏月寄相思,国庆休憩养身心。遵循科学的饮食作息规律,既能享受双节的欢乐氛围,又能守护身体健康,让假期成为调整状态、储备能量的“加油站”,以更饱满的精神迎接节后的生活与工作。

编辑:宣传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节气养生智慧 | 中秋品月、国庆休憩这样吃睡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