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治疗肝性脑病:5种中成药与5种西药,对症联用更安全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以意识障碍、行为异常为核心表现,中医多归为“肝厥”“昏迷”范畴,与湿热内蕴、痰浊蒙蔽、肝肾阴虚等证型相关;西医以降低血氨、改善脑代谢、治疗原发病为核心原则。该病病情复杂,所有用药均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肝病类型(如肝硬化、重症肝炎)、脑病分期及患者体质选择,不可自行用药,避免加重肝损伤或延误抢救时机。

一、可辅助调理肝性脑病的5种中成药

中成药主要用于肝性脑病轻症期(如轻微意识异常、行为异常)或恢复期,需辨证使用,不可替代西药急救治疗,中重度脑病需优先西医干预。

1. 安宫牛黄丸

核心功效:清热解毒、镇惊开窍,适合肝性脑病属热毒内陷心包证者,能快速缓解热毒蒙蔽清窍引发的意识障碍。

适用场景:用于肝性脑病早期(Ⅰ-Ⅱ期),伴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口苦口臭、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腻;多为应急使用,不可长期服用,需配合西药降氨治疗;孕妇慎用,寒闭神昏者(如意识淡漠、四肢冰凉)禁用。

2. 紫雪散

核心功效:清热开窍、止痉安神,适合肝性脑病属热盛动风证者,能改善热毒引发的惊厥、意识障碍,兼顾缓解烦躁症状。

适用场景:用于肝性脑病伴轻微肢体抽搐、烦躁失眠、胡言乱语,伴高热、口干咽燥,舌红绛苔黄;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用于无热象的肝性脑病(如肝硬化失代偿期低温型脑病),防止寒凉伤脾。

3. 苏合香丸

核心功效:芳香开窍、行气止痛,适合肝性脑病属寒痰蒙蔽清窍证者,能温通开窍,改善寒痰阻滞引发的意识淡漠。

适用场景:用于肝性脑病属寒证(少见,多因肝硬化长期阳虚导致),伴意识模糊、表情淡漠、手脚冰凉、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腻;需严格辨证,热证者(如面红、口苦)禁用,避免“温通助热”加重病情。

4. 茵栀黄口服液

核心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适合肝性脑病伴明显黄疸者(如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能减轻肝脏炎症,降低胆红素,间接辅助改善脑病症状。

适用场景:用于肝性脑病伴皮肤、眼睛发黄(黄疸)、尿色深黄、腹胀、口苦,舌红苔黄腻;需配合西药降氨、保肝治疗,无黄疸的肝性脑病患者无需使用,脾胃虚寒者(如腹泻、怕冷)慎用。

5. 杞菊地黄丸

核心功效:滋肾养肝,适合肝性脑病恢复期(意识清醒后),属肝肾阴虚证者,能滋养肝肾阴液,促进肝功能恢复,预防脑病复发。

适用场景:用于肝性脑病恢复期,伴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口干咽燥、腰膝酸软,舌红少苔;需在意识完全清醒后使用,急性期不可用,避免“滋阴碍邪”影响病情恢复。

二、治疗肝性脑病的5种西药

西药是肝性脑病的核心治疗药物,需根据脑病分期、血氨水平及原发病选择,部分需在医院监测下用药,中重度脑病需住院治疗。

1. 乳果糖口服液

核心作用:降低血氨的基础用药,口服后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环境,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内氨的吸收;同时能调节肠道菌群,抑制产氨细菌繁殖,从源头减少氨生成。

适用场景:所有分期的肝性脑病患者(Ⅰ-Ⅳ期)均需使用,尤其适合肝硬化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需根据排便情况调整剂量(保持每天2-3次软便),糖尿病患者需选择无糖剂型,肠梗阻患者禁用。

2. 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或颗粒)

核心作用:直接降低血氨的关键药物,能促进体内氨的代谢,将氨转化为无毒的尿素排出体外,快速降低血氨水平,缓解意识障碍。

适用场景:用于肝性脑病血氨明显升高者(尤其Ⅱ-Ⅲ期),或口服药物效果不佳者;注射液需静脉滴注(住院使用),颗粒剂可口服;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25ml/min)慎用,避免加重肾负担。

3. 支链氨基酸注射液(或颗粒)

核心作用:调节氨基酸平衡,肝性脑病患者常存在“支链氨基酸减少、芳香族氨基酸增多”的失衡,该药能补充支链氨基酸,减少芳香族氨基酸进入大脑,改善脑代谢,缓解意识异常。

适用场景:用于肝性脑病Ⅱ-Ⅳ期,或伴严重营养不良的肝硬化患者(预防脑病);注射液需静脉滴注,颗粒剂可口服;无氨基酸失衡的轻症患者(Ⅰ期)无需常规使用,避免过度补充增加肝脏代谢负担。

4. 乳果糖灌肠

核心作用:局部降低肠道氨吸收的急救用药,通过灌肠直接作用于结肠,快速清除肠道内积血、粪便(含大量氨),减少氨吸收,起效比口服乳果糖更快。

适用场景:用于肝性脑病Ⅱ-Ⅲ期,口服乳果糖效果不佳或无法口服(如恶心、呕吐)者;灌肠时需注意体位(左侧卧位),避免液体反流,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急性期患者禁用。

5. 利福昔明片

核心作用:肠道非吸收性抗生素,能抑制肠道内产氨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繁殖,减少氨生成,辅助降低血氨,尤其适合对乳果糖不耐受的患者。

适用场景:用于肝性脑病伴乳果糖不耐受(如腹胀、腹泻严重),或血氨持续升高者;口服后不被肠道吸收,对全身肝肾功能影响小,疗程通常7-14天,不可长期使用,避免引发肠道菌群失调。

三、用药核心原则与注意事项

1. 西医为主,中成药辅助,急救优先

- 肝性脑病急性期(Ⅱ-Ⅳ期,伴明显意识障碍)需优先西医治疗(如静脉用门冬氨酸鸟氨酸、乳果糖灌肠),中成药仅可应急使用(如安宫牛黄丸),不可替代西药;

- 恢复期(意识清醒后)可联用中成药(如杞菊地黄丸)调理,促进肝功能恢复,预防复发。

2. 严格监测,动态调整方案

- 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氨、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肾功能、电解质(如血钾、血钠),根据指标调整药物剂量(如血氨下降后减少门冬氨酸鸟氨酸用量);

- 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如从烦躁转为淡漠可能提示病情加重),出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避免延误抢救。

3. 配合基础治疗,减少诱因

- 用药期间需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急性期每天<20g,恢复期逐渐增加),避免进食肉类、蛋类等高蛋白食物(增加氨生成);

- 预防感染、消化道出血、便秘等诱因(这些因素会升高血氨),如出现黑便、发热,需及时处理,避免诱发脑病加重。

四、核心禁忌与慎用人群

- 中成药禁忌:

- 安宫牛黄丸、紫雪散禁用于寒证肝性脑病(如四肢冰凉、舌淡苔白),苏合香丸禁用于热证肝性脑病(如面红、口苦);

- 孕妇禁用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避免影响胎儿;

- 脾胃虚寒者(如腹泻、怕冷)慎用茵栀黄口服液,避免加重腹泻。

- 西药禁忌:

- 乳果糖(口服及灌肠)禁用于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急性期患者,避免肠道压力升高或加重出血;

- 门冬氨酸鸟氨酸禁用于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利福昔明禁用于对利福霉素类药物过敏者;

- 支链氨基酸慎用于严重心功能不全者,避免增加心脏负担。

五、避免3个用药认知误区

1. “肝性脑病意识清醒就停药,不用再治”:意识清醒仅代表血氨暂时下降,肝脏基础病变(如肝硬化)仍存在,需继续服用乳果糖、保肝药等,同时调理生活方式,否则易复发,需按医嘱完成全疗程。

2. “中成药副作用小,可多吃几颗快速见效”:安宫牛黄丸、紫雪散等中成药含朱砂雄黄等成分,过量服用会加重肝损伤,需严格按剂量使用,不可自行加量。

3. “只要吃降氨药,就能随便吃高蛋白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增加肠道氨生成,即使服用降氨药,也无法完全抵消,需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恢复期再逐渐增加,避免因饮食不当诱发脑病。

治疗肝性脑病的核心是“快速降氨、保护肝脏、预防复发”,需在肝病科医生指导下,结合病情分期、血氨水平制定个体化方案,不可自行用药。若出现意识模糊、行为异常,需立即就医,确保及时干预,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治疗肝性脑病:5种中成药与5种西药,对症联用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