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医生提醒:50岁以上中年人出现这4种表现,可能是癌症信号

傍晚6点,48岁的王阿姨刚做完家务,一边抱怨着腰疼,一边忍不住咳了几声。她自嘲自己“上了年纪,就是毛病多”,却也没有放在心上。其实,王阿姨的生活方式一向健康,按时体检,也不爱抽烟喝酒。可最近两个多月,她渐渐发现体重莫名减轻、食欲下降、有时排便颜色发黑,还以为只是压力大惹的祸。直到女儿陪她去医院,医生的脸色严肃了起来:“这些变化,不能小看,有可能是癌症早期警示。”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总觉得“老了,身体小毛病正常”,但其实有些变化,恰恰是身体在用它自己的方式“警告”我们。数据显示,中国40-69岁人群癌症早发现率仅为27%

太多人把“癌变”误当做普通健康问题,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难道只有出现剧烈疼痛才是警讯吗?恰恰相反,癌症的早期信号往往非常微妙,尤其是以下4种表现,出现时建议立刻重视,别让“小毛病”变“大麻烦”。究竟是哪4种?最后一个,很多人都忽视过。

身体异常表现,是否在提示癌症风险?

很多人关心:“中年后,偶尔不舒服,是不是都要怀疑癌症?”权威数据表明,癌症的高发年龄段男性为50-74岁、女性为45-69岁,绝大多数癌症早期都极具“迷惑性”,常常被误认为普通疾病。但医学研究也明确指出,有些身体表现具有高度警示意义,尤其是以下4种。

一是体重明显下降,无明确原因。如果你近三个月内体重突然减轻5公斤以上,而饮食和运动没有特别变化,要高度警惕。恶性肿瘤可导致能量代谢异常,常常让人不知不觉中消瘦。一项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指出,70%以上的胰腺癌、胃癌、食管癌患者在早期会出现体重骤减。如果你发现自己瘦得不是因为“减肥成功”,而是说不清的消瘦,最好及时就医。

二是持续性咳嗽、痰中带血。慢性咳嗽很多人觉得是老毛病,尤其是吸烟者。但如果你的咳嗽持续3周以上且伴咳血,或者痰液颜色异常,请千万别拖延。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提醒:肺癌患者50%以上发病前有类似症状,往往因感冒或慢性支气管炎而被忽略。如果咳嗽合并声音嘶哑、胸痛等,也需要引起重视。

三是大便/小便颜色异常,排便习惯改变。肠癌和膀胱癌等疾病往往会以排便习惯的改变开场:如大便变细、带血、颜色发黑(如柏油样便),或小便带血、夜尿增多等。一组数据表明,超过60%的结直肠癌患者就诊首发症状为排便习惯异常。不少患者误以为是痔疮或饮食变化,耽误了进一步检查。尤其是在没有饮食、作息异常的情况下,这类变化警惕性要拉满。

四是身体局部出现异常肿块或持续疼痛。无痛性包块、持久性疼痛,是癌症的常见信号。不少乳腺癌、甲状腺癌淋巴癌等都能以此为“隐身衣”。医学研究发现,新出现的硬块、淋巴结肿大,或某处持续隐痛超过一个月,都应到医院详细检查。尤其是乳腺甲状腺、腹股沟等部位的无痛肿块最容易被忽视。

中年人持续出现这些表现,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当身体出现上述变化后,背后的健康危机常常被低估。一项对全国3万名中老年人健康追踪的研究发现,有超过65%的癌症患者在被确诊前的3-6个月内,至少出现上述2种表现,但大多数人在2个月内并没有引起重视,导致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体重骤降。不仅仅意味着“消瘦”,还意味着人体蛋白、矿物质流失,免疫力减弱,抗病能力明显下降。

咳嗽或咳血。往往警示气道、肺部存在明显病变,若合并气促、胸痛,则提示病变范围扩大。

排便颜色异常。说明胆红素、铁等代谢异常,肠癌、肝癌、胰腺癌等都可能以此开头。大便发黑、出血持续更要警惕消化道出血

局部包块或疼痛。恶性肿瘤往往无痛,但如果疼痛持续、夜间加重,说明病变已影响神经或周边组织,预示疾病进展。

50岁以上人群,尤其长期劳累、饮食结构单一、吸烟喝酒者,上述任何一种症状持续超过2周,需尽早就医排查,别等恶化才后悔

中年人如何远离癌症早期风险?日常做到这些很关键

重要的是,癌症并不是“听天由命”。通过科学预防与早发现,绝大多数癌症都能显著延长生存期。建议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定期体检,早筛早治。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建议,50岁以上群体要每年进行至少1次防癌筛查(如肺部CT、肠镜肝功能等),有家族史、抽烟史或多项高危因素者建议提前进行。

关注异常变化,别忽视任何“小毛病”。

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变化、异常咳嗽、排便/小便异常、身体包块等,建议在2周内就医排查。多一分谨慎,少一分遗憾。

合理饮食,拒绝三高诱因。

医学证据显示,多蔬菜水果,少红肉加工品,拒绝高糖高脂饮食,把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这一条条风险管控好,等于在抗癌路上提速不少。

远离不良习惯,提高免疫力。

坚持锻炼、规律作息、戒烟酒。每天适度运动30分钟,能降低癌症发生风险约15-20%

保持心理健康,学会管理压力。

心理压力大、长期焦虑抑郁,也是癌症诱因之一。中年人要学会释放压力,把健康摆在首位。

注: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癌症流行病学专刊(2018)

3.中华医学会《肿瘤防治指南(2022)》

4.《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22)》

5.《全国癌症早诊早治临床路径研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医生提醒:50岁以上中年人出现这4种表现,可能是癌症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