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寒露养生:中西医视角下的节气健康指南,这些细节别忽略

寒露卷首语

—北 中 健 康 非 遗 药 熨—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当清晨的露水凝结成霜,当枫叶染上浓烈的红,我们便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作为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的到来不仅标志着天气由凉转寒,更意味着人体的生理状态需要随之调整。今天,我们就从现代医学和中医两个角度,深入解读寒露节气与健康的关联,再为大家奉上一套全面的养生方案,助你安稳度过这个“多事之秋”。

《北中健康编辑部》2025

气候与文化背后的康养密码

—北 中 健 康 非 遗 药 熨—

(一)从中医视角看:“寒露养阴”的理论依据

中医理论认为,寒露节气“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进入“养收”阶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奠定了寒露养生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寒露时节“燥邪”与“寒邪”并存,易导致两大问题:一是肺阴亏虚,表现为干咳、皮肤干燥等;二是气血凝滞,表现为关节疼痛等(女性尤甚)、精力下降、身体僵紧。因此,中医强调寒露养生关键在于“养阴润肺、散寒通络”,补充阴液、抵御寒邪。

(二)从现代医学视角看:气温骤降与人体“应激反应”

现代气象学研究显示,寒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下降、空气湿度降低,呈现“干冷”特点。这种气候变化会给人体带来“应激挑战”

首先,呼吸系统受影响。低温刺激呼吸道黏膜,降低其防御能力,导致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干燥空气会加速呼吸道水分流失,诱发不适。

其次,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为维持核心体温,人体收缩外周血管,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荷,可能诱发严重问题。数据显示,寒露至霜降期间,心血管疾病急诊量较夏季增加30%,与血管收缩有关。

最后,皮肤与免疫系统受影响。干燥气候破坏皮肤屏障功能,低温抑制免疫系统活性,使细菌、病毒更易侵袭。

寒露养生全攻略

—北 中 健 康 非 遗 药 熨—

起居养生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后穿衣要注重保暖,尤其脚部不宜外露。因双脚离心脏远、血液供应少且脂肪层薄,易受寒冷刺激。脚部受凉会削弱机体抵抗力,引发伤风感冒,甚至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睡眠应遵循“早卧早起”原则,顺应阳气收敛沉降。早卧助阴精收藏,早起顺应阳气舒展。规律作息有助于养阴,睡眠不足易耗阴血。

睡前可用热水泡脚,能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心脑血管疾病,还能改善脚部营养状况、缓解疲劳。

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颈部、腰部及重要关节保暖。腰部保暖可双手搓热放腰眼处、转动腰部或艾灸腰阳关、命门等穴位,以温煦腰部、固肾壮腰。

运动养生

人们宜在太阳升起后进行户外运动,运动时应避免出汗过多,以免伤及阴气和阳气。若遇起风、变天或阴雨天气,可在室内进行运动,切勿盲目冒寒,以防感受寒湿而引发感冒。

运动强度需适中,以微微疲劳且能迅速恢复为宜,不提倡过度出汗或疲劳健身。在运动时间的选择上,晨起餐前或午后傍晚最为合适。不宜在饱餐后或饮酒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引发腹痛、腹胀、胃下垂等症状。

寒冷天气会使血管收缩,而运动产生的热量又能使其舒张,这种交替作用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情志养生

寒露时节,草木凋零,易引发悲伤、抑郁等情绪,此即中医所言“悲秋”。因此,情志调节成为寒露养生的重要环节。此时节秋高气爽,枫叶红艳、菊花金黄,正是欣赏秋景的绝佳时机。多进行户外散步、登山、赏秋等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可有效缓解“悲秋”情绪。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接触自然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改善情绪,减轻压力;中医则认为,“顺应自然,以缓秋刑”,多接触自然有助于调和气血,收敛神气,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中医外治法

寒露养生“助力神器”

—北 中 健 康 非 遗 药 熨—

中医药熨疗法

01

艾灸:温阳通络

艾灸具有温阳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适合寒露时节手脚冰凉、关节疼痛、痛经等人群。常用的艾灸穴位有足三里、关元、气海、肾俞等。足三里是“保健要穴”,艾灸足三里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关元、气海是“温阳要穴”,艾灸这两个穴位能温补肾阳,抵御寒邪;肾俞是“补肾要穴”,艾灸肾俞能补肾益精,改善手脚冰凉。艾灸时应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皮肤,每次艾灸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每周艾灸2-3次。

草木芳华

非遗药熨

02

水疗:温通经络

水疗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中医外治疗法,能温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手脚冰凉、失眠、疲劳等问题。寒露时节水疗泡浴或泡脚时可在水中加入一些中药材,如艾叶、生姜、花椒、红花等,以增强温阳散寒、通络止痛的效果。比如,艾叶能温经散寒、祛湿止痒,适合手脚冰凉、皮肤瘙痒的人群;生姜能温中散寒、促进血液循环,适合风寒感冒、手脚冰凉的人群;红花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合关节疼痛、痛经的人群。水疗时水温应控制在38—40℃,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水疗后应及时擦干,穿好衣物,避免受凉。

AUTUMN

寒露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重要节气,也是人体调整生理状态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现代医学强调的“适应气候变化,增强免疫力”,还是中医强调的“养阴润肺、散寒通络”,核心都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掌握寒露养生的方法,合理调整饮食、起居、运动和情志,再结合中医外治疗法,轻松应对寒露时节的健康挑战,安稳度过这个美丽而又特殊的节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寒露养生:中西医视角下的节气健康指南,这些细节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