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时令节气与健康】今日寒露,中医专家教您做好"三防三养",健康入深秋

诗韵节气

节气百科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加大,空气也变得更加干燥。寒露时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随之调整,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节气养生

本期科普专家:郑双飞

郑双飞,主任中医师,辽宁省中医优秀人才,现任抚顺市中医院康复二科主任。中国眩晕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脑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康复医学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基层卫生委员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及规范治疗及二级预防,中风的康复治疗、眼针技术,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各项功能障碍。中医经方治疗内科杂病。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8:00—11:30

出诊地点:抚顺市中医院石化院区6号楼4楼专家诊室

1.起居养生

寒露时节,天气转凉,人体的阳气开始收敛,因此起居上应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则。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避免过度消耗;早起则有助于舒展肺气,保持精神饱满。 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脚部和颈部等容易受凉的部位。"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不要再赤足穿凉鞋,应选择保暖透气的鞋袜,防止脚部受寒,避免冷风直吹。

2.情志养生

秋季在中医五行中属金,对应人体的肺脏,而肺在情志上主悲。寒露时节,秋意更浓,草木凋零,容易让人产生凄凉、悲伤的情绪,即所谓的"悲秋"。长期处于这种情绪中,会损伤肺气,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因此,情志养生的关键是收敛心神,调节情绪,避免过度悲伤。

3.运动养生

寒露时节,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劳累。中医认为,秋季运动应 "",不宜像夏季那样剧烈运动,以免大汗淋漓,耗伤阳气和津液。

适合寒露时节的运动项目有:

散步:这是最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每天坚持 30分钟左右的散步,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

舒缓慢跑、快走: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可以进行适度的慢跑或快走,但要注意控制速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出汗。

太极拳、八段锦:这些传统养生功法动作缓慢柔和,能舒展筋骨,调和气血,有助于收敛心神,非常适合秋季练习。

4.饮食养生

寒露时节,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干咳少痰等"秋燥"症状。同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饮食上应遵循"滋阴润燥、温补养肺"的原则,适当增加润肺生津、健脾益胃的食物。

推荐食物:

滋阴润燥类:梨、百合、银耳、蜂蜜、莲子、芝麻、核桃等。梨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的功效,可生吃或煮成梨汤;百合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可与莲子、银耳一起煮粥或煲汤。

温补养肺类:羊肉、牛肉、鸡肉、山药、栗子等。健脾益胃类:南瓜、红薯、小米、红枣等。南瓜富含维生素和果胶,能保护胃肠道黏膜,促进消化;小米粥易于消化吸收,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寒露养生代茶饮

百合银耳茶

材料:百合 10克、银耳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百合、银耳用温水泡发后,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后转小火煮 20-30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此茶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的功效,适合秋季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的人群。

桂花红枣茶

材料:桂花3克、红枣5颗、枸杞5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红枣、枸杞洗净,与桂花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15分钟,加入红糖调味即可。

功效:桂花有温胃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此茶适合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

生姜红茶

材料:生姜3片、红茶5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生姜和红茶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加入红糖调味即可。

功效:生姜能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红茶性温,能暖胃驱寒,此茶适合寒露时节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人群。

5.中医特色疗法

(1)艾灸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目的。寒露时节,气温下降,人体阳气不足,适当艾灸可以温补阳气,增强体质。常用的艾灸穴位有足三里、关元、气海、肾俞等。

(2)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调节脏腑功能。寒露时节,可以适当按摩腹部、背部和脚部。

按摩腹部时,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每次10-15分钟,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按摩背部时,可以重点按摩肺俞、肾俞等穴位,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按摩肺俞可以调理肺部功能,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

按摩脚部时,可以用温水泡脚后,按摩脚底的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底前三分之一处,凹陷中,按摩涌泉穴可以滋阴补肾、安神益智。

(3)拔罐:

拔罐可以通过负压吸引,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目的。寒露时节,人体容易受到寒气侵袭,拔罐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寒气,缓解肌肉酸痛等不适。常用的拔罐部位有背部、肩部、腰部等。需要注意的是,拔罐后要注意保暖,避免立即洗澡,以免受凉。

节气养生——专家答疑

问:1.寒露节气天气转凉,我们应该保护阳气,避免耗损?

答:寒露时节固护阳气,核心在于“收”和“藏”,简单来说就是别再“秋冻”了,要开始注意保暖和进补了。

注意保暖,重点护脚:从现在开始,不要再光脚穿凉鞋或露脚踝了,晚上睡觉最好也穿上袜子。同时,腹部和后背也别着凉,早晚出门可以加件薄外套。

饮食温润,适当进补:可以多吃一些温润的食物,比如羊肉、鸡肉、栗子、核桃等,帮助身体储存能量。少吃生冷、寒凉的东西,以免损伤阳气。

早睡早起,顺应天时:运动有度,微微出汗。

问:2.寒露节气对于中风患者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答:对于中风病人来说,寒露养生确实需要更加精细地呵护,因为他们的身体调节能力较弱,对气温变化也更敏感。

保暖要“循序渐进”:天气转凉,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厚,要慢慢增加衣物,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头部、颈部和手脚的保暖尤其重要,这些部位受凉容易引起血管收缩,增加血压波动的风险。

饮食要“温软易消化”:食物应以温热、柔软、易消化为主,务必坚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避免加重血管负担。

运动要“量力而行”:康复训练不能停,但要根据天气和身体状况灵活调整。最好在室内进行,或选择天气暖和的中午时段。运动强度要适中,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情绪要“平稳舒畅”:秋天容易让人情绪低落,这对控制血压非常不利。家人要多关心,帮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

监测要“定时定量”: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按时服药,并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把各项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时令节气与健康】今日寒露,中医专家教您做好"三防三养",健康入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