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天气从凉爽向寒冷过渡。您是否最近感到皮肤干燥、口干舌燥,甚至血糖波动、关节不适?在寒露来临之际,我们邀请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胡国庆,从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出发,为您详解寒露时节的养生要诀。
广播电台:北京广播电视台-京津冀之声-康养E站
播出频率:调频FM100.6
播出时间:2025年10月8日
PART1
认识寒露
1
寒露的节气特征
我国古人将太阳黄道划分为360度,每15度对应一个节气。寒露位于黄经195度,是气候从凉爽转向寒冷的转折点。寒露的气候燥邪性干涩,易伤津液,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因此秋季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等症状。同时,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关节疼痛、四肢不温等问题。血压、血糖的波动,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问题和关节疼痛也都进入高发阶段。
2
寒露养生的核心原则:滋阴护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的根本原则。秋冬滋阴的本质是为阳气提供物质基础,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滋阴是为了润燥养肺,护阳则是为了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在寒露时节,这两者缺一不可。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人的生活环境与古人已有很大不同:古代物质匮乏,保暖条件有限,而现代人常在温控环境中频繁切换,这会形成反季节气候。我们养生不可机械套用节气,而应结合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实际体质,灵活调整养生策略。
PART2
寒露养生指南
1
糖尿病患者养生指南
糖尿病患者在寒露时节尤其需要警惕血糖波动。这一现象的原因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分析了原因。内在方面,人体为应对寒冷,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皮质醇等都会有所兴奋,而这些激素都带有一定的升糖作用。外在方面,天气寒冷导致运动减少,加上秋季饮食丰富,特别是水果多样,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在寒露时节应主动去医院重新评估病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C肽等相关检测,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量,切勿自行加减药物。足部养护是糖尿病患者在寒露时节的重点。他建议糖尿病患者要穿宽松鞋袜,每天用手和眼观察、触摸双脚,及时发现潜在损害。同时,老年糖尿病患者还要警惕不典型肺部感染,如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应及时排查。
2
甲状腺疾病患者养生指南
甲状腺疾病与情绪密切相关,而秋季的肃杀之气容易引发悲秋情绪,对甲状腺疾病患者尤为不利。甲减患者在寒冷季节可能需要增加优甲乐剂量,同时应多晒秋天的太阳,既能改善情绪,又能补充能量。
甲亢患者则应控制碘摄入,特别是海蟹等海产品。甲亢多与肝经郁热有关,秋季可多吃百合、麦冬等滋阴食物,通过‘佐金平木’的方法来缓解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甲状腺疾病的药物调整不能凭个人感觉,必须依据检查指标,由专业医生指导。
3
年老体弱者养生指南
对年老体弱者,我们不妨采用最简便有效的养生方法。靠着南墙根晒太阳,就是最好的老年人养生方式。人体获取能量有两种方式:一是从饮食中获取,二是从阳光中获取。晒太阳不仅能补充能量,还能改善情绪、促进睡眠。从中医角度分析,中午晒太阳,让人体体温升高,到夜间会形成较大温差,反而有助于睡眠。“阳入阴则寐”,很多入睡困难的人其实是阳气不足。
4
年轻人养生指南
在寒露季节,工作繁忙的年轻人应当利用有限的时间接触阳光。秋季阳光温和,不像夏天那么炽热,正午时分出去散步是非常好的养生方式。在饮食上,现代人应重新理解“贴秋膘”的含义。过去物质匮乏,需要趁秋季补足能量。现在人平时饮食已很丰富,秋季反而应该以清补为主,多吃当季果实类食物。
PART3
寒露饮食调养
药膳搭配
除了基础的养生手段之外,寒露期间的饮食调养也值得我们注意。我们可以遵循“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的饮食原则,寒露时节应多吃白色食物以养肺润燥。用莲藕、百合、银耳、山药、枸杞、雪梨、柚子等,搭配莲藕排骨汤、百合银耳羹、山药枸杞粥等药膳,是寒露时节饮食的不二之选。
代茶饮的选择
在代茶饮的选择上,我们可将百合、麦冬、沙参、枸杞、太子参等混合,每次随意抓取适量,泡水或煮水饮用,不拘泥于固定比例,根据个人口味调节即可。特别地,糖尿病患者也可适量食用水果,不必完全杜绝,关键是要控制总量。
PART4
避免养生误区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对养生存在误解,特别是中老年人容易受网络信息影响。然而,我们应当认识到,养生是针对平和体质人群的预防性保健措施,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对于已经确诊的器质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必须规范用药,养生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同时,现代人过度依赖温控设备,长期处于空调或暖气环境中,会导致人体适应能力下降。我们应适度接触自然气候,增强自身的调节能力。
结语
形神共养,滋阴护阳;收揽神气,储足能量;与天地和谐,顺时而生。在寒露时节,我们既要通过饮食、保暖、运动来调养身体,也要通过静心、收神、晒太阳来养护精神,从而达到天人相应的健康状态,为抵御寒冬储备充足的能量。寒露已至,愿您顺应天时,调养身心,安稳步入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