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悄然而至,天气逐渐由凉爽过渡为寒冷,寒意愈发浓重。此时,寒邪对人体的影响不容小觑。中医认为,寒主收引,会干扰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气血活跃度大幅降低。这种情况下,寒邪极易趁虚而入,侵袭人体。
寒露保暖,脚部护理是关键
在寒露节气,保暖工作需提上日程,尤其是脚部保暖至关重要。双脚发凉的人,晚上睡觉时不妨穿上透气性良好的袜子,让双脚保持温暖。如此一来,不仅能抵御寒邪,还能显著提升睡眠质量,助您一夜好眠。
不过,孩子的情况与成人有所不同。有些孩子穿上袜子后,会感觉燥热难耐,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切勿勉强他们穿袜子,尊重孩子的身体感受才是关键。
而对于脚部特别冰凉的孩子,睡前可以采取一些小措施来改善。比如,用适宜温度的水稍微泡泡脚,或者搓热脚底的涌泉穴,这些方法都有助于促进脚部血液循环,让双脚暖和起来。
深秋寒意浓,脾胃养护正当时
在渐浓的寒意面前,人体的气血能量面临着严峻考验。脾胃作为气血的能源提供地,是气血生化的源头,自然成为了养护的重点部位。进入深秋后,养护脾胃依旧是养生的重中之重。幸运的是,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养脾胃食材。只要我们顺时而食,精心安排好一日三餐,就能帮助孩子强壮脾胃,充盈气血,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牢根基。
今天,就为大家推荐深秋之后五大养脾胃的食材。它们看似平凡,却性质温和,非常适合融入日常的家常便饭中。
一、胡萝卜:脾肝肺同养的滋补佳品
胡萝卜,性平,归脾、肝、肺经,具有健脾和中、滋肝明目、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等多重功效。许多孩子存在脾虚肝火旺的问题,而胡萝卜能够同时滋养肝脾,无疑是绝佳的选择。
在日常饮食中,胡萝卜的烹饪方式简单多样。我们可以用它来炖汤,让汤汁中融入胡萝卜的香甜与营养;也可以熬粥,为清淡的米粥增添一份别样的风味;还可以炒蛋,金黄的鸡蛋与橙红的胡萝卜相互搭配,色香味俱全,既简单又平和地滋补着孩子的身体。
二、南瓜:补中益气的“土气”之宝
南瓜,归肺、脾、胃经,其色黄,得土气,具有补中益气、解毒消肿、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小朋友来说,南瓜是餐桌上的常客。
我们可以为孩子制作南瓜小米粥,将南瓜煮烂后压碎,与小米完美融合,一碗金灿灿的粥,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孩子轻松就能吸收其中的营养。此外,将南瓜与豆腐、面粉搭配,做成简单的南瓜豆腐饼,也是一道可口又养脾胃的美食,让孩子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养护了脾胃。
三、山药:补脾养肺的“平和使者”
在选择山药时,怀山药是更优的选择,相较于日常常见的胖胖的菜山药,怀山药补脾胃的效果更为显著。山药性平,归脾、肺、肾经,能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虽然山药性质平和,具有很好的补脾胃作用,但它偏滞一些。对于体内湿气重的孩子,可以将山药与祛湿食材搭配食用,比如茯苓、陈皮等,这样既能发挥山药的补益作用,又能避免湿气加重。
日常饮食中,我们既可以使用山药干,也可以选用新鲜山药。过了霜降之后,新鲜的怀山药开始陆续上市,此时用它来炖汤、熬粥,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能为孩子的脾胃健康助力。
四、莲藕:养阴健脾的秋季恩物
秋季,很多孩子体内有内热,热则伤阴,而莲藕正是养阴的佳品。与其他养阴食材不同的是,煮熟后的莲藕不仅不会滋腻脾胃,反而能健脾开胃。
《本草经疏》中记载:“熟藕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故主补五脏,止泄,生肌,久服令人心欢止怒也。”对于经常炖四神汤的小朋友来说,在这个季节,不妨在四神汤里加入莲藕一起炖煮。这样既能补脾祛湿,又能养阴润燥,让孩子不怕秋燥伤身。
在日常饮食中,莲藕的烹饪方式丰富多样。我们可以用莲藕炖汤,让汤汁更加鲜美醇厚;也可以用莲藕蒸肉泥,肉香与藕香相互交融,口感软糯;还可以做成莲藕小丸子,一口一个,美味又健康,都是适合孩子的家常美食。
五、玉米:健脾通肠的“牙齿锻炼师”
秋天,黄灿灿的玉米成为了餐桌上的亮点。玉米性平,具有健脾开胃、利水通淋的功效,是健脾疏通肠道的好食材。无论是炖汤还是制作玉米汁,都能让孩子品尝到玉米的美味与营养。
值得一提的是,建议孩子们经常啃一啃玉米。因为现代孩子的牙齿缺乏足够的锻炼,在换牙过程中,各种牙齿问题比以前明显增多。而啃玉米可以锻炼孩子的牙齿,让牙齿长得更美观、更牢固,为孩子的口腔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深秋时节,让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养脾胃的食材,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寒露之后,拥有强壮的脾胃和充盈的气血,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