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2年1月25日,哈尔滨市78岁老人吴立军的女护工因要回老家过年,主动辞职,这让吴立军的女儿吴霞十分着急。眼看着春节临近,正是找护工最难的时候,而父亲的身体状况几乎离不开人照料。
吴霞的母亲早逝,父亲几年前因脑梗导致行走困难,需要长期服药,且只能依赖别人照顾。由于吴霞自己有家庭和工作,无法时刻照看父亲,所以她每年都会雇佣护工照顾父亲的生活。可这次,护工的突然离职让吴霞感到非常焦虑。她赶紧联系了一家家政服务公司,希望能够尽快找到合适的替代人员。
家政公司很快为她推荐了来自山东的58岁男护工魏彤。魏彤是个农民,夫妻俩都做家政服务工作。吴霞看到魏彤瘦弱的身形,并听他介绍自己有三年照顾老人的经验,心里觉得找个男护工也许没什么问题。虽然魏彤有抽烟喝酒的习惯,但他保证在照顾老人时一定不喝酒,吴霞觉得他老实巴交,便决定试用他。再加上临近春节,护工实在难找,吴霞很快就与魏彤达成了口头协议,决定由他24小时照顾父亲。
吴霞每月支付5000元工资,包吃包住,虽没有签订合同,也没有要求健康检查或培训,魏彤就搬进了吴立军的家,开始了与吴立军的朝夕相处。吴霞每隔两天就会去看父亲一次,并顺便买些菜。几天后,吴霞偷偷问父亲:“这个男保姆照顾得怎么样?”父亲说:“还行吧。”吴霞心里放下了一些心结。她也理解照顾老人的辛苦——魏彤每天帮吴立军穿衣服,把他抱到轮椅上,带他出门散步,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家务也都是魏彤的责任。偶尔,吴立军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魏彤也会及时处理。
二、
刚开始,吴霞偶尔会带些生活费和菜过去,但随着信任逐渐加深,她开始将生活费直接交给魏彤,让他负责购买食材,工资也从不拖欠。即便有时候魏彤违反了一些小约定,吴霞也没有过多计较。
正月十五过后,吴霞去看父亲,碰巧看到魏彤喝了一瓶啤酒。虽然有些不满,她也没有过多指责,只是轻声提醒魏彤以后不要再喝酒。魏彤表示以后不会再犯,之后,吴霞再也没有见过他喝酒。有一次,吴霞发现魏彤的大拇指受伤了,她没有犹豫,立刻带他去医院包扎,还支付了治疗费用。魏彤没有说感谢的话,吴霞心里想:“只要他尽心照顾父亲,我也就心满意足了。”魏彤其实也理解吴霞的心情。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吴霞开始接到父亲和魏彤的电话,电话里,两位老人时常抱怨对方,像孩子一样互相告状。吴霞偶尔能听到魏彤在屋里对父亲发火,虽然心里不快,但她还是劝魏彤:“我父亲年纪大了又生病,你多包容点,不要跟他发火。”魏彤每次都答应:“行,我会耐心点,尽量对老爷子好。”
吴霞特别叮嘱魏彤,一定要按时给父亲吃药。然而,吴立军因病久治不愈,渐渐地对吃药产生了抗拒,每次魏彤给他喂药时,他会拒绝,有时还会找借口不吃药。魏彤感到十分烦躁,开始打电话给吴霞求助,吴霞不断劝说父亲要按时吃药,但效果不大。
渐渐地,魏彤的耐心开始消磨,他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
6月初,天气开始变暖。吴霞去看父亲时,发现父亲身上多了好几处淤青,尤其是胸口和胳膊上,淤青面积大得像拳头,吴立军也显得有些气喘吁吁。父亲用手指着这些伤痕,告诉她:“我没听话,他就打我了。”但当她追问是谁打的,父亲却沉默了。魏彤在一旁辩解:“这些淤青不是我打的。”
吴霞心里虽然有些疑惑,但她没有立刻追问。当她准备离开时,父亲拉住她的手,不舍得让她走。6月末,吴霞再次去看父亲,发现他已经无法站立。
她质问魏彤:“这是什么情况?”魏彤说:“前几天我扶着你爸去上厕所,结果他坐在沙发上没坐稳,摔了一下,后来就站不起来了。”吴霞心里有些疑虑,但还是带父亲去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显示,吴立军的腰椎发生了错位,这使得他曾经恢复的站立能力再次丧失。
邻居们也开始提醒吴霞:“你是不是该常去看看你父亲?我们常听到屋里传出很大的争吵声和打人的声音。”吴霞心里越来越不安。
次日,吴霞决定安装监控摄像头。她找来师傅,在父亲家里安装了摄像头,并借口让魏彤带着父亲去小区转悠。魏彤回来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摄像头。
几天后,吴霞查看了监控录像,几乎吓得惊叫出来:画面中,魏彤正在粗暴地拍打父亲的脑袋,打着父亲的脸。吴立军完全无法反抗,身体已经几近瘫痪。吴霞心如刀割,急忙赶往父亲家,指责魏彤的暴力行为。魏彤一开始还否认,但在看到录像后,他承认了自己的行为,并表示悔过:“我知道不该这么做,实在是着急,他不吃药,我就没忍住。”
吴霞愤怒至极,她向魏彤指出,父亲身上的淤青和身体状况变化,正是他暴力行为的结果。她决定报警处理。
警方确认,吴立军身上的伤势属于轻微伤。检察院认为魏彤涉嫌虐待看护人罪,并将案件提起公诉。最终,法院判定魏彤有期徒刑一年,并禁止他在三年内从事看护工作。
在庭审中,魏彤用浓重的山东口音低声说:“我认罪,我不该对一个老人这样,但我当月的工资还是得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