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药进补存在哪些误区?快速了解中药进补要点”

中药进补存在诸多误区。其一,认为补药越贵越好,其实价格并非衡量药效的唯一标准,一些普通的中药如党参、黄芪等,只要对症也能起到良好的补益作用。其二,盲目跟风进补,看到别人用某种补药效果好,就盲目跟风使用,却忽略了自身的体质差异,可能适得其反。其三,过度进补,认为补药吃得越多越好,殊不知过量服用会加重身体负担,甚至引起不良反应,如上火、腹泻等。其四,认为中药无副作用,很多人觉得中药天然,就随意服用,然而某些中药若使用不当或与其他药物搭配不当,也会产生毒副作用。其五,将中药进补视为万能,认为只要进补就能治愈所有疾病,实际上中药进补只是起到辅助调理身体的作用,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只有正确认识并避免这些误区,才能让中药进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中国古代“神农尝百草“传说说明早远古代老祖宗开始探索食物和药物功用也因而有“医食同源”之说而且中医起源与西医不一样中医比较注重人养生之道进补因此华人养生保健重要一环深入许多人的生活,因此不少重视身体健康的人平时会主动买些中药材来进补。

  误区一:中药无毒,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话不无道理。很多人误认为中药无毒,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即使没有任何病症,也习惯性地使用一些中药调理身体。其实,再好的中药,用多了也要出问题,中药的毒性不可忽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主任药师王功立告诉笔者,中药虽然相对西药来说,副作用小一些,但绝非没有副作用,因此不能随便吃、随便补。

  有人形容健康人体状态就像走得很准的钟表,没有必要人为地干预它的运行,所以,切不可做那些“无病吃药,花钱买病”的傻事。

  误区二:可自己买回中药进补

  一些人身体出了问题,习惯自己去药店买回中药进补,但其实这种自行买药进补的方法最容易导致“补不对症。”

  要想让中药发挥正确的作用,患者需去医院找正规的中医师诊治开方后,再去药店购药进补。

  误区三:多多益善

  有人说:“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其实,无论什么补药,终究还是药,长时间过多服用,必然会产生毒副作用。有的患者急于追求疗效,自行超量服用,并延长服药周期,而导致药物活性强烈,超出机体的承受极限,如治外伤、妇科血证等的云南白药,过量服用可引起头晕眼花。一些含有朱砂、轻粉的中成药,长期服用易蓄积中毒,从而引起恶心、呕吐、发热、心悸甚至肝肾功能损害。持续服用朱砂安神丸可引起慢性汞中毒。习惯性便秘患者长期服用番泻叶,会产生依赖性,因此使用中药剂量,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

  误区四:只要“虚”就可“补”

  中医强调进补的原则是“虚则补之”,不是虚证患者,是不能吃补药的,而虚症又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和气血两虚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不分虚实诸症,乱用补药,只能越补越糟。

  误区五:病人症状一样,就可以服用同一中药

  有的人以为,症状一样就可以服用同一中药。其实,同一种中药,并非适合所有人。患者的体重、性别、体质各不相同,对药物的反应往往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极大的不同,年老或年幼、体弱以及有过敏体质者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适合张三的中药,不一定适合李四。李四要想中药进补,还得先找中医大夫号个脉诊治一番。

  误区六:“偏方”“秘方”可治疑难杂症

  老百姓患上了疑难杂症,久治不愈时,往往把希望转而寄托在偏方秘方上,但“偏方”、“秘方”并没有经过国家药监局的认可和批准。一些患者为治疗疑难杂症,特别爱使用一些毒性药物,例如治疗皮肤病使用雄黄,治疗关节炎使用乌头,治疗肿瘤使用蟾酥等。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偏方”、“秘方”中的药物组成,稀里糊涂地使用,难免招致祸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中药进补存在哪些误区?快速了解中药进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