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知识 »

喝茶讲究之道:如何掌握喝茶的方法?

喝茶讲究诸多方法。首先,选茶至关重要,应根据个人口味、体质及时节来挑选,如夏天可选绿茶清热,冬天则适宜红茶驱寒。

泡茶时,水温需恰当把握。一般绿茶用 80℃左右水温,能保持其鲜嫩口感;红茶则用 90 - 100℃沸水,可激发出红茶的香气。茶具也有讲究,紫砂壶能较好地涵养茶香,玻璃杯则利于观赏茶叶的舒展姿态。

泡茶的量也需注意,通常每 100 毫升水搭配 3 - 5 克茶叶为宜。泡茶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使茶汤过浓苦涩,绿茶一般浸泡 1 - 3 分钟,红茶可稍长些 3 - 5 分钟。

品饮时,应小口慢啜,让茶汤在口中充分浸润味蕾,感受其滋味的变化。喝茶时可搭配一些清淡的点心,如杏仁、青豆等,以增添品茶的乐趣。通过这些讲究的喝茶方法,能更好地领略茶的韵味与魅力。


  古代一位文人曾以诗描述了他饮茶时的美妙感受:“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其实,不独文人墨客写了许多赞扬茶功用的诗文,就连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指出:“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也……”。现代科研表明,饮茶不仅确能提神益思,增加营养,而且可以延缓衰老,健身益寿。饮茶虽然好处多多,但如果不讲究适时适量,也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清晨起来,空腹不宜立即饮浓茶。空腹饮茶易使肠道吸收咖啡碱过多,可使人产生一时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其表现通常是:心慌、头晕、手脚无力、心神恍惚等。正如古人所说:“若空心多饮,直伐肾经,且败脾胃……”。

  服药前后最好不要饮茶。茶叶中的鞣酸、咖啡因、茶碱等化学成分与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如茶叶中的咖啡因与镇静安神类药物就是相对立的。茶内的鞣酸往往会造成毛地黄、铁剂、中成补药中的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而不易吸收。

  不少人以浓茶解酒也不妥当。道理很简单,乙醇与浓茶均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二者合二为一,只会使心脏加重负担,容易导致心率或心功能不全。中医认为茶虽能润燥解酒,但同时又将酒性趋于肾,导致肾寒。

  茶的饮量标准,以一健康成年人为例,每天坚持饮5g茶叶有保健功效,每日饮12g左右不为多。时下提倡儿童饮茶,但每天不要超过1g茶量,而且午休前、临睡前不要饮用。

  不要饮过烫的茶。太烫的茶水会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刺激较强,久而久之肯定对有关器官的黏膜组织不利。有经验的人在冲泡绿茶时,一般只用95℃左右的水。饮茶以3~4次冲泡为宜。有些人冲泡多次至透明无色时仍饮,此时茶中有害物质渗透出来,不利于健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喝茶讲究之道:如何掌握喝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