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一般不会导致上火。牛奶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适量饮用对身体有诸多益处。从中医角度来看,牛奶性微寒,具有滋润、补虚等作用,通常不会引起体内热气积聚而导致上火症状。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食物的反应也有所差异。有些体质偏热的人,在大量饮用牛奶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如口舌生疮等,但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牛奶导致上火,也可能是个体体质本身就容易出现此类情况。
总体而言,正常情况下,适量饮用牛奶不会引起上火。但如果本身就有脾胃虚寒等特殊体质,或者过量饮用牛奶,可能会出现一些消化方面的问题,此时可适当调整饮用的量和方式。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牛奶可以补肺养胃、生津润肠、促进发育、润泽肌肤、增加皮肤弹性、镇静安神、抗疲劳,还具有消炎、消肿、缓解皮肤干燥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还是糖尿病、便秘、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脾胃不和之人的主要滋补饮品。
据中医师介绍,牛奶味甘、性微寒,所含的优质蛋白质、脂肪、钙、维生素是其他食品无法比拟的,所以被誉为“完全营养食品”。
在明代大医药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牛乳可以治反胃热,补益劳损、润大肠、治气痢、除黄疸的记载。
牛奶滋阴解热毒 喝牛奶会“上火”是误解
牛奶很多人认为夏季喝牛奶会加重“上火”,引起烦躁,其实,牛奶不仅不会“上火”,还能解热毒、去肝火。
中医认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过滋阴、解热毒来发挥“去火”功效,而且牛奶中含有多达70%%左右的水分,还能补充人体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牛奶冻成冰块食用,否则很多营养成分都将被破坏。
巧用牛奶养生食疗方:
中医学认为,牛奶味甘性微寒,具有生津止渴、滋润肠道、清热通便、补虚健脾等功效。把牛奶进行适当的加工,或和其他食物一起进行调配,可制成各种“食疗牛奶”。
牛奶粥
鲜牛奶250毫升、大米60克、白糖适量。
先将大米煮成半熟,去米汤,加入牛奶,文火煮成粥,加入白糖搅拌,充分溶解即成。
早晚温热服食,注意保鲜,勿变质。
可补虚损,健脾胃,润五脏。适用于虚弱劳损、气血不足、病后虚赢、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等症。
牛奶大枣汤
牛奶500毫升、大枣25克、大米100克。
先将大米与大枣同煮成粥,然后加入牛奶,烧开即可。
可补气血、健脾胃,适用于过劳体虚、气血不足等症。
TIPS:看中医前不要喝牛奶
中医是我国特有的医疗手段,中医看病讲究“四诊”,即望、闻、问、切,四诊中对望诊非常重视,因为望舌象直接关系到寒热虚实辨证,因此看中医前您需要注意不宜喝牛奶、豆浆等乳白色食品,因为喝这些东西容易使舌苔变白腻,造成医生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