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300 字描述身体越补越虚的六大误区:
在养生领域,存在着身体越补越虚的六大误区。其一,盲目大补。不根据自身体质,过度食用各类滋补品,如人参、鹿茸等,反而易导致体内阴阳失衡,虚不受补。其二,只补不调。只注重补充营养,而忽视了身体内部的调理,如脾胃功能不佳时,大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致使气血生化无源,越补越虚。其三,不分时节。不同季节人体所需营养不同,若四季皆以同一方式进补,会违背自然规律,影响身体正常代谢。其四,过量进补。超过身体可承受的量,会造成营养堆积,引发内热等问题,损害身体。其五,急于求成。期望短时间内通过大量进补达到理想效果,却因身体无法及时吸收而适得其反。其六,忽视运动。过度进补而缺乏运动,会使气血运行不畅,营养不能有效利用,最终导致身体越来越虚。了解这些误区,才能科学进补,保持健康。
误区一 盲目相信广告
广告中,关于各种补品的神奇、灵验包治百病功效的宣传,往往夸大其词。
保健品不同于食品,也不同于药品。在国外,对这类保健品称为功能食品,它既不能针对某一种疾病有效,也不能使你在原有健康的基础上更加强壮。它仅能使你的亚健康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
误区二 进补等同于养生保健
只有身体出现问题的人才需要进补,营养充足、无病无痛的人,就不必吃补药了。这好比衣服残破要修补,不残、不短、不破、不洞穿的衣服,无需缝补。过去许多长寿者,居于深山老林,粗茶淡饭,照样身强体健。反过来看,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到清代,酷爱进补的短命天子倒不少。
误区三 不辩证进补
即使你身体虚,也不能盲目进补。身体虚有许多种,每一种虚证,都有针对性的补方补药,不对证,不但无效无益,有时反有副作用。
老一辈中医师的用药是十分严谨的,即使是现成的补药或补膏,也要观其处方成分然后辨证使用。因此,如何根据各人的身体体质和机能状况进补、调理,服用哪一类补品更为合适、收效更大,应当在医生诊断和指导下进行。
误区四 用补品代替一日三餐
人体对营养的摄取,主要是靠一日三餐,而绝不能仅仅依靠营养补剂。《皇帝内经》就明确指出 补品只能用于调养虚弱的体质,机体的营养供给,还得让位于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饮食。现代营养学证明,只有一日三餐饮食均衡,才能使你的营养均衡。
误区五 用进补代替锻炼
医学家对人们提出忠告 生命需要运动,只有配以必要的体育锻炼,营养补剂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因为无论是正常营养的摄取,还是营养补品的吸收和利用,都必须依赖于人体健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功能。有些人缺乏运动,体质虚弱,胃肠消化功能差,代谢利用率低,吃下了营养补品,也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甚至会因体质虚弱或进补不当而产生副作用或反作用。
误区六 认为补品越贵越有功效
高价补品大多是加了一些价格昂贵的中药材,如龟板、鳖甲、藏红花、虫草等。然而,没有针对性的用药,一般不会显出特殊效果。况且,补药中能有几两鳖甲?所以说,药价高低并不完全代表疗效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