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知识 »

广州中元节习俗:探寻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韵味

广州中元节习俗丰富多样。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在家中或祠堂摆放祭品,如水果、糕点、鲜花等,以缅怀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夜晚,河灯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人们将点燃的河灯放入河中,让它们顺流而下,寄托着对逝者的思念和祝福。此外,广州还有“盂兰盛会”,在寺庙中举行法事,僧人们诵经念佛,为众生祈福。街头巷尾也会售卖各种传统祭品和工艺品,如纸扎的房屋、车辆、人物等,寓意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安宁。还有“抢孤”活动,众人奋力攀爬叠起的竹竿,争夺供品,充满了热闹与欢乐的氛围。这些中元节的习俗,承载着广州人民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对先人的敬重,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民俗文化色彩。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人们都烧纸祭奠先人。天河区车陂村“沙美梁”祠堂举行“摆中元”活动,该活动已有五百年历史,所谓“摆中元”,即是拜祭天官、地官和水官,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车陂村的“沙美梁”可能是广东省内唯一保留这种习俗的宗族。

  “摆中元”从农历十五摆到十九

  与民间的“七月半”、“鬼节”或者佛教的“盂兰盆节”时间相同,都是农历七月十五,但是中元节来源于道教,道教以一月、七月、十月之十五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中元为地官,下元为水官,中元节对掌管着天气、收成和旱涝的地官进行供奉。

  在车陂村,有专门的拜地官仪式,村中四五十岁的妇女集中在一起拜地官,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虽然进入农历七月以后,广州城内四处可见烧祭品祭祖的现象。但都没有车陂村这么正式隆重,昨日,车陂村“沙美梁”祠堂供桌上摆上了各种工艺品、彩色龙船、绣珠灯笼……按惯例,摆中元要从农历十五摆到农历十九,中餐晚餐都有大盆斋菜,只要捐三五元香油钱就可以享用了。

  手工艺品和仪式与乞巧节相似

  虽然“摆中元”的手工艺品及仪式与乞巧节十分相似,但还是有一些不同,“摆中元”没有牛郎织女,也没有七娘梳妆盆,取而代之的是三件服装,分别是天官(赐福)的、地官(消灾)的、水官(解厄)的,三件衣服会在祭台后上方高高挂起,最后才烧掉祭神。而且七夕是以女性为主,中元是男女为主。

  目前车陂村的“沙美梁”可能是广东省内唯一还保留着这种习俗的宗族,七夕和中元只相隔一周时间,一般来说摆七夕就不摆中元,摆中元就不摆七夕,所以珠村不摆中元,车陂不摆七夕。而北方过中元节的风俗则简单些,主要是烧香等,像摆中元这样的习俗也找不到了。

  有人认为农历七月十四是中元节,在家老老实实不出门,到了七月十五冲出来“吃消夜”,但也有人认为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也有的人两天都过节。

  潘剑明介绍,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在南宋之前,本来都是七月十五过中元节,到南宋时元兵攻宋,“人们害怕待到明日再拜地官,元兵已越攻越近,就提前一天摆地官了。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还是七月十四过中元节。”

  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的文化内涵其实是包含了对已逝亲人的思念,现在一些地区还保留着烧纸钱过中元节的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祭祀祖先的方式也有变化,比如摆放肖像、保存遗物,不一定要烧纸钱和放河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广州中元节习俗:探寻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