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医说健康 | 传统中药与美容——薏苡仁

薏苡仁

中药并不是只存在于药房之中,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广泛的使用中药,比如说薏苡仁。它既是中药,也是我们厨房中常见的食材。

一、 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湿气

现代人经过了网络信息的冲击,对于皮肤健康的关注远超以往。日常生活中如出现皮肤油腻、痘痘频发、面色萎黄、暗沉无光、皮肤浮肿、松弛下垂这些现象往往是人体内的湿邪在作怪。而薏苡仁,正是对付“湿气”这把好手。

二、 薏苡仁的作用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它的美肤功效,核心围绕着一个“湿”字展开。

首先是利水渗湿,这是薏苡仁最广为人知的功效。对于晨起容易眼肿、脸肿的“水肿体质”者,薏苡仁堪称“救星”。它通过健脾利湿,促进身体多余水分的代谢,就像为身体打开了一个“排水开关”。当多余的水湿被排出体外,面部浮肿自然会消退,脸部线条会变得更加清晰、紧致。

其次是健脾清热,从源头抑制“油腻”。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负责水湿代谢。薏苡仁能健脾,增强脾的功能,从根源上减少湿气的产生。同时,其性微凉,能清解体内的湿热。对于因熬夜、饮食油腻导致的湿热型痘痘,可以从内部进行调理,净化身体环境,减少皮肤的出油和炎症,让痘痘不易滋生。

最后是祛湿舒筋,润泽肌肤,可改善“萎黄暗沉”。脾虚湿困导致的气血不足,是面色萎黄的元凶。薏苡仁通过祛湿健脾,恢复了脾胃生成气血的功能。气血充足,才能上荣于面,使皮肤变得红润、有光泽。这种亮白,不是漂白式的,而是由内透出的健康光彩。正如《本草纲目》所言:“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胜湿祛邪,润燥肌肤。”

三、 薏苡仁的应用

首先即是中药又是食材的薏苡仁当然是可以内服的。经典食疗方子有:

薏苡仁红豆粥

配方:薏苡仁50克,赤小豆(注意不是圆的红豆)50克。

做法:薏苡仁和赤小豆提前浸泡数小时,加水煮至软烂成粥。可加入少量冰糖或蜂蜜调味。

功效:此方是祛湿消肿的黄金搭配,功效温和,适合大多数人作为日常保养。

简易茶饮薏苡仁水:

做法:将炒过的薏苡仁(炒制后可缓和其凉性)用开水冲泡,或小火煮15分钟,代茶饮用。

其次,薏苡仁也是可以外用的。动手能力强的可以尝试自己制作。

做法:将薏苡仁磨成细粉,取适量与牛奶、蜂蜜或纯净水调成糊状,敷于清洁后的面部,15-20分钟后洗净。

功效:有助于温和提亮肤色,改善皮肤粗糙。其温和的控油效果对油性皮肤也很友好。

最后,也要提醒大家薏苡仁虽好,但需用对方法,否则事倍功半。

▶首先要分清生熟:生薏苡仁偏寒凉,清热利湿力强;而炒薏苡仁寒性减弱,健脾止泻作用更好。对于脾胃本身偏虚寒(容易腹泻、腹部冷痛)的人,建议使用炒薏苡仁。

▶其次,孕妇慎用:薏苡仁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为安全起见,孕妇应避免食用。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薏苡仁主要针对“湿”症。如果您的皮肤问题主要是干燥、脱屑,属于“阴虚血燥”,则不宜单用大量薏苡仁,以免更伤阴液。

(温馨提示:本文仅为中医药知识科普,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如有严重皮肤问题,请及时就医)

医师简介:

主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中医学硕士。

兼任山东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济南中医药学会中医保健委员会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科常见疾病。

门诊时间:周一、二、日全天。

王盘

中医皮肤科

供稿 | 中医皮肤科 王盘

图源 | pexels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医说健康 | 传统中药与美容——薏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