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医生发现:爱吃辣的人, 癌症、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率, 比同龄人低

重庆60岁的张大叔,三餐离不了辣椒,家里的餐桌上永远摆着一小碟鲜小米辣。前不久体检,他的血管弹性测试结果相当于45岁的中年人,肾脏功能各项指标也远超同龄老友。而同住一个小区、饮食清淡的李阿姨,却查出了早期高血压和轻度肾损伤。

“这可不是巧合。”心内科医生看过两人的报告后解释,适度吃辣早已被证实是健康加分项,但关键在“怎么吃”和“吃多少”。

吃辣的好处,被最新研究说透了

关于吃辣与健康的关联,近年多项权威研究给出了明确答案。《美国医学会杂志》一项追踪7年、覆盖50万中国人的研究显示,每周吃辣3-7次的人,全因死亡率下降14%,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22%,癌症死亡率降低19%,且不吸烟不饮酒的人群获益更明显。

2024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中国多民族队列”研究更发现,吃辣还能延缓衰老。每周吃辣3-5天的人,生物年龄平均年轻0.69岁,其中肾脏“年龄”甚至能年轻1.89岁,代谢功能年轻0.75岁。2025年《营养学》杂志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且这种益处在汉族女性中表现更突出。

辣椒里的核心活性成分辣椒素,堪称身体的“天然养护剂”:

护血管: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生成一氧化氮,让血管舒张程度提升26%,还能调节胆汁酸稳态、降低胆固醇,辅助稳定血压

护黏膜:少量辣椒素能刺激胃黏膜分泌保护性黏液,甚至可激活抗氧化系统,预防酒精导致的胃黏膜损伤 。

促代谢:刺激棕色脂肪产热,提高静息能量消耗,5毫克辣椒素(约2-4克干辣椒)就能辅助改善血糖代谢 。

吃辣的“黄金法则”:3个关键要记牢

“吃辣有益但绝非越多越好。”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彭誉医生强调,每周3-5天是公认的“黄金频率”,天天吃辣反而会抵消部分益处。掌握以下方法,能让健康效益最大化:

1. 辣度进阶,新手别直接挑战小米辣

新手应从彩椒起步(含微量辣椒素,维C含量是橙子的3倍),逐步过渡到青椒、甜椒,适应后可少量添加红甜椒粉。若想尝试小米辣,每周2-3次即可,每次不超过3根(约含12-15毫克辣椒素),避免直接接触辣度8万-12万SHU的工业辣椒制品 。

2. 搭配有讲究,护胃又增效

怕刺激肠胃:搭配酸奶或牛奶,乳制品中的蛋白质能中和辣椒素;也可搭配莲藕、冬瓜等凉性蔬菜平衡口感 。

想增强效果:辣椒配生姜能产生协同抗炎作用,搭配橄榄油可让脂溶性营养素吸收率提升3倍 。

避坑提醒:少吃辣椒酱、辣椒油,这类制品往往高盐高脂,会抵消辣椒的健康价值。

3. 时机选对,减少身体负担

最佳吃辣时间是午餐,留足6小时代谢;避免空腹吃辣,也不要吃完辣马上喝冰饮,以免冷热刺激损伤肠胃血管。烹饪时建议快火快炒,搭配番茄等酸性食材平衡辣度,同时远离高盐高油做法 。

这6类人,吃辣要“踩刹车”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辣。以下人群需谨慎或忌辣:

消化道疾病急性期:胃炎、胃溃疡发作期吃辣会刺激黏膜,加重疼痛甚至引发出血 。

服药人群:服用抗凝药、茶碱类药物时,辣椒素可能增强药效,需遵医嘱控制辣度 。

自身免疫病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急性发作期,辛辣会加剧炎症反应。

术后恢复期:手术后2-4周内饮食宜清淡,伤口愈合后再逐步尝试辣食。

痔疮发作期:辣椒素会刺激肛周血管,加重肿痛和出血 。

孕期女性:可适量吃辣开胃,但过量可能与产后失眠相关,需控制摄入量 。

3个常见误区,别再被误导了

1. “吃辣伤胃”?适量反而护胃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新月教授指出,辣是痛觉而非味觉,适量辣椒素能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刺激保护性黏液分泌,反而有助于预防胃溃疡。只有过量食用才会损伤黏膜。

2. “吃辣长痘”?元凶是高糖高脂

最新研究显示,痘痘的真正诱因是高糖高脂饮食,纯辣椒素反而有抗炎作用。吃辣后长痘,多是因为搭配了油炸、甜腻食物或熬夜导致 。

3. “吃辣上火”?搭配对了就能缓解

中医认为辛辣食物偏温热,搭配苦瓜、绿豆等寒性食物即可平衡。出现牙龈肿痛时,喝温蜂蜜水或吃梨能缓解不适,无需完全忌辣 。

其实健康从不是复杂的事,一碗加了青椒的炒菜,一碗撒了胡椒粉的汤,都可能成为身体的“天然保护层”。但每个人体质不同,若吃辣后出现持续胃痛、腹泻等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

你平时每周吃几次辣?有哪些独家吃辣护胃小技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医生发现:爱吃辣的人, 癌症、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率, 比同龄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