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关键来啦!
面对抑郁症患者,亲友就像是“锯嘴的茶壶”——说少了怕他孤独,说多了怕他不耐烦,说重了更担心加重病情。
这种小心翼翼的背后,是源于抑郁症患者往往比常人更加敏感,极容易把正常的交流分歧当成是一种威胁,从中感到批评或压力。
长春市第六医院专家表示,非暴力沟通这种被理解、被尊重和充满爱的高效沟通方式,就可以有效消融这类阻碍。它在帮助家庭成员建立安全的情感环境同时,又能给予患者真正需要的理解与支持,铺就更温暖、顺畅的康复之路。
非暴力沟通
帮助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的重要性
抑郁症患者遇事总愿意往坏处想,逐渐形成逃避冲突的思维惯性。
非暴力沟通则是主要围绕冲突双方的需求和感受展开,通过可行的解决方法,使每一个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并产生积极的情绪,化解沟通中所存在的负面影响。
这种沟通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慢慢打开心扉,重建情感联结,还能修正患者认知偏差,让他们摆脱消极的思考模式,开始积极配合治疗,家庭成员的压力也能因此而减轻。
抑郁症家庭
如何利用“非暴力沟通”松绑?
想要让关心“踩对点”,让对方更愿意听你说话,医生建议您使用“非暴力沟通”法中的以下4个技巧,让您的关心更有温度:
◆ 观察而不评判
别再说“你整天都在床上躺着,太懒了”,试试这样对TA说:“我注意到你这周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休息,是身体感到特别疲惫吗?”
抑郁症患者因为常伴有精力不足和疲劳感,使用评判性语言只会增加他们的内疚感;而采用观察式的表述方式,没有指责、只有关心,可以减少患者的抵触心理,更方便打开沟通之门。
◆表达感受而非想法或评判
不要用评判性的语气说“抑郁就是因为你想太多了”,换成共情回应式表达,试着说:“当我看到你情绪低落时,我感到心疼,也有点无助,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支持你。”
这种分享真实感受而非解决方案的回应,能让患者感到被理解、被看见,而不是被纠正,比讲一万句道理都有用。
◆连接需要与情感
别再用自以为的“好心”建议说:“你需要多出门运动,这样就会好起来”,试着对TA说:“你是不是需要一些安静的理解?或者需要一点空间?”
很多抑郁症患者在生活中通常要面临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苦,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的极度疲惫感,还要面对他人的误解与偏见。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最需要的是有人能够听懂他们的心声,而不是强行推动他们去做他们自己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提出明确请求而非要求
别使用强硬的口吻说“你必须去看医生!”,试着改用平和商量的语气说:“这周末我可以陪你一起去见医生吗?或者你有其他更舒服的选择?”
给予选择权而不是下达命令,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避免因“心理防御过载”而做出回避社交或拒绝沟通的行为,帮助他们一点点恢复掌控感——这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另外,您还可以在生活中以下面的“患者沟通建议表”为参考,与抑郁症患者进行正确沟通。
▲查看大图
在抑郁症康复这条漫长的路上,不必执着于“完美无缺”的沟通,只要始终带着耐心守在身旁,用“在场”传递出“我一直都在”的笃定,他们那扇紧闭的心门,或许会缓缓打开,重新试着拥抱这个充满温暖与爱的世界。
供稿:长春市第六医院
初审:李 慧
复审:金小鸥
终审:张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