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江苏 58 岁大爷肺癌离世!医生提醒:家中这几样东西,赶紧扔掉!

江苏58岁的大爷查出肺癌的时候,已经是晚期。医生一摊手,说实话,这种情况治疗意义也不大了。家属听得心里发紧,明明大爷平时不抽烟也不喝酒,怎么就肺癌了?

很多人听了这样的故事,下意识以为只是“倒霉”,可真相往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肺癌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有个漫长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到癌变,中间往往潜藏着长期接触致癌物的经历。而这些致癌物,不一定在工厂、不一定在马路边,很多就藏在家里。

说句扎心的,很多家庭明明已经非常注重生活环境了,空调、空气净化器、绿色植物一样不落,可还是躲不过一些“隐形杀手”。不是所有有毒的东西都冒着烟、飘着味,那些看似“无害”的物品,反而最容易被忽视。

有些人在厨房炒了几十年菜,觉得也没啥,但肺部检查出来的阴影往往就藏着多年的积累。有时候,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

油烟,是厨房里的“一级致癌物”

厨房的油烟,很多人不当回事,总觉得比起香烟轻得多。可医学界早就认定了,厨房油烟释放出来的苯并芘,是“一级致癌物”。别觉得这个词陌生,它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强致癌物之一。

油温一高,特别是超过220度时,植物油就开始分解,产生大量的油烟颗粒。这些颗粒直径小到肉眼看不到,能直接进入肺泡,引起炎症,甚至诱发细胞突变。每天炒菜如果不注意通风,或者油温控制不好,等于在厨房“抽烟”,还是无声无息那种。

而且,不仅仅是炒菜那几分钟,油烟会残留在厨房空气中很久,特别是密闭空间,不开窗、不用排风设备,那就是一个慢性毒气室。研究数据也显示,长期接触厨房油烟的女性,患肺癌的风险比不做饭的女性高出2到3倍。

这可不是耸人听闻,是国内外多个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的结论。所以有些家庭主妇说自己从来不抽烟,怎么还查出来肺癌?油烟恐怕是罪魁祸首之一。尤其是有些人为了省油,等锅冒烟再下菜,那时候温度早就超标了,等于在制造毒气。

樟脑丸,别再放在衣柜里了

衣柜里放樟脑丸,是很多老一辈留下的习惯。味道浓、驱虫快,好像挺方便。但现代医学已经明确指出,樟脑丸中的主要成分萘和对二氯苯,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特别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它们很容易挥发成为气态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很多人发现家里衣柜一打开就是一股刺鼻味,那就是萘的气味。短时间闻可能没啥感觉,但长期接触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喉咙痛,甚至恶心、头晕。而且萘还有明确的致癌性,尤其对儿童危害更大,儿童代谢能力弱,更容易受到损伤。

有调查发现,长期在使用樟脑丸环境中生活的人群,其尿液中的萘代谢物浓度明显高于未使用人群。这说明这种物质确实会在人体内蓄积。而且萘不仅仅是对呼吸系统有害,对肝脏、肾脏也有一定的损伤。

一些研究还发现,孕妇如果长时间接触萘,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神经发育。所以现在很多医生都不建议再使用樟脑丸。现在市面上有更安全的驱虫方式,比如使用物理防虫包或者天然精油类产品。虽然味道没有樟脑丸那么“顶”,但健康风险也少很多。

老旧沙发与床垫,藏着“甲醛和阻燃剂”双重危机

有些人家里的沙发和床垫已经用了十几年了,觉得还能用,没坏就不换。可这些老旧家具,往往暗藏两个大问题,一个是甲醛,一个是阻燃剂。

甲醛是装修、家具中最常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周期可达3到15年,尤其是在板材、胶水和布料中大量存在。阻燃剂为了防火需求被广泛添加在沙发和床垫的海绵材料中,其中一些类型同样属于潜在致癌物,特别是多溴联苯醚类,对内分泌系统影响很大。

而老旧家具的问题在于,这些化学物质随着时间推移,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可能因材料老化、结构破损,更容易释放出来。每天坐在沙发上、躺在床上,等于天天吸这些看不见的毒气。有时候早上醒来感觉头晕、喉咙干,不一定是睡得不好,可能是被甲醛熏了一晚。

一些人搬家之后觉得自己过敏变严重,也许并不是新家装修的问题,而是搬过去的旧家具继续释放有害物质。最夸张的是,有研究发现,室内甲醛浓度超标的房间中,儿童哮喘发生率比正常家庭高了3到5倍。

香薰蜡烛、空气清新剂,真能“净化空气”吗?

还有人喜欢用香薰蜡烛或者空气清新剂,觉得房间里香香的,空气也变好了。但这些香味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问题。香薰蜡烛点燃之后,会释放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有一些未完全燃烧的挥发性有机物。

如果香料质量不过关,里面可能还掺杂着人工香精和稳定剂,这些东西本身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空气清新剂虽然能快速掩盖异味,但大部分只是“掩盖”,并不能真正清除污染物。

很多人不知道,这些香薰和清新剂里的成分,尤其是邻苯二甲酸酯类,不仅可能干扰人体的激素系统,还有一定的致癌风险。美国一项研究对20多种市售香薰产品做了分析,发现其中超过一半都释放出可能有毒的化合物。

有人喜欢在卧室点香薰蜡烛助眠,但长时间在密闭空间中使用,反而会让空气质量变差。尤其是家中有孩子、孕妇或者老人,更应慎用此类产品。真正改善室内空气的方式,是开窗通风、保持清洁,而不是依赖香味掩盖。

再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肺癌问题,其实,很多看似与“肺”无关的习惯,都在悄悄影响呼吸系统。空气中悬浮的颗粒、刺激性的化学成分、慢性的炎症反应,这些都是慢慢积累、逐步侵蚀肺部健康的过程。

肺癌不是突如其来的风暴,而是长期生活习惯、环境污染、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医学研究已经明确指出,超过70%的肺癌病例与环境暴露有关,尤其是空气中的有毒物质。而这些“毒”,很多时候就来自我们的家。

有时候人们习惯了一个环境,就很难察觉它的危险性。比如说厨房没有装油烟机的年代,炒菜那股子呛味早就成为一部分人的记忆;樟脑丸那股“老味道”,也成了某种“干净”的象征。

但这恰恰说明,危险往往就藏在习惯里。就像医生说的,肺癌是一种“沉默的杀手”,前期几乎没有症状,一旦发现往往就是晚期。那些看起来“健康”的人,很多都忽略了环境这个关键因素。

日常生活里,不少人对饮食特别讲究,吃得清淡、控制糖盐油,还定期锻炼身体,但忽略了呼吸的质量。家里的空气质量,有时候比外面的马路还糟糕。

如果长期暴露在有毒的室内环境中,再健康的作息也可能抵不过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孩子、孕妇这种对空气质量更敏感的群体,家里的每一样物品,都可能成为健康的变量。所以,对待家里的每一件东西,不能只是看“还能不能用”,更应该考虑“会不会伤害健康”。不怕旧,就怕旧得不安全。

沙发坐得塌了、床垫弹簧裸了、樟脑丸气味刺鼻了、厨房一炒菜就呛得不行了……这些都不是生活小问题,而是健康大隐患。没坏也要看成分,能不留也别将就。毕竟,生活质量不只看吃穿住,更要看呼吸的空气,是不是干净、是不是健康。

有些时候,一包樟脑丸、一个香薰蜡烛、一套用了十几年的老沙发,也许并不是立刻就能致癌,但它们是那根稻草,一点一点把风险垒起来,等到身体受不了了,才终于爆发。防病不在于“大动作”,而是藏在日常的细节中。只有真正了解这些“隐形危险”,生活才可能过得更安心。

参考文献:

[1]李青,王敏.厨房油烟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进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3,57(1):42-46.

[2]刘雪,赵倩.室内空气污染与肺癌关系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24,51(3):141-146.

[3]黄琳,周燕.家用樟脑丸中萘的释放特性及其健康风险分析[J].环境卫生学杂志,2022,39(5):377-382.

[4]孙磊,邱文.阻燃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控制策略[J].职业与健康,2024,40(6):745-748.

[5]赵刚,唐洁.香薰产品中有害物质的释放研究及其健康风险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23,43(8):3563-357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江苏 58 岁大爷肺癌离世!医生提醒:家中这几样东西,赶紧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