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是身体发出的第一道“健康警报”。很多人觉得年轻时身体好,体检能省则省,但过了40岁,血管、代谢功能悄悄变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可能悄悄找上门,甚至颈动脉斑块也在“暗中生长”。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把健康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为什么40岁后要重点关注这三项?
1. 血压:无声的“血管杀手”
血压升高时,身体可能没明显不适,但长期高压会损伤血管壁,增加心梗、脑梗风险。40岁后每年测一次血压,收缩压(高压)≥140mmHg或舒张压(低压)≥90mmHg就要警惕。哪怕只是轻微升高,也要通过调整饮食(少盐、少油)、增加运动(每天快走30分钟)来控制,别等严重了才后悔!
2. 血脂:血液里的“隐形垃圾”
血脂异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超标)会让血液变黏稠,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堵住血管。每年查一次血脂,如果发现指标异常,赶紧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蔬菜、全谷物,少吃油炸食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干预,避免斑块“越堆越大”。
3. 血糖:甜蜜的“健康陷阱”
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但长期偏高会损害血管和神经,引发眼病、肾病甚至截肢。40岁后每年测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如果空腹血糖≥6.1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就要开始控制饮食(少吃甜食、精米面)、增加运动,别让血糖“悄悄越界”。
别忽视颈动脉斑块:脑梗的“前哨信号”
颈动脉是大脑供血的主要通道,斑块一旦脱落,可能堵住脑血管,引发脑梗。40岁后建议做一次颈动脉超声检查,如果发现斑块,哪怕没有症状也要重视!通过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斑块可能缩小甚至稳定,大大降低脑梗风险。
健康不是等出来的,是查出来的! 40岁后,每年花点时间做个基础检查,看似麻烦,实则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大的负责。早一步发现异常,就能多一份健康保障! 从今天开始,把体检提上日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