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收到几位患者朋友的分享,他们曾被抑郁缠上,有的躲在房间里不敢见人,有的连吃饭都觉得费力,但现在都慢慢找回了生活的暖意。今天把这些故事讲给你听,希望能帮你多攒点走下去的勇气——你看,他们能走出来,你也可以。
故事一:考研失败后,我把“没考上”变成“新开始”
小夏(26岁):
去年考研成绩出来那天,我把厚厚的复习资料全堆在阳台角落,连窗帘都懒得拉开。白天假装没事人,晚上就躲在被子里哭,觉得“我怎么这么没用,别人都能考上,就我考不上”。后来妈妈硬拉着我去见刘洪峰主任,我记得刘主任第一句话没问成绩,而是说“你最近有没有好好吃一顿饭?”
那之后我开始吃药,也跟着刘主任的建议“给生活找件小事做”。每天早上我会去楼下公园拍一张日出照片,刚开始拍的全是灰蒙蒙的天,后来慢慢能拍到橘色的光;周末去学做手账,把以前想做却没敢做的事(比如去看海、学吉他)都写下来。现在我找了份喜欢的新媒体工作,上个月还去青岛看了海——原来“没考上研”不是终点,是帮我拐到了更适合的路上。
故事二:产后那半年,我终于敢对自己说“我不是坏妈妈”
李姐(32岁):
生完宝宝后,我像变了个人。宝宝哭我也哭,他睡着我就盯着天花板发呆,甚至会想“我是不是不配当妈妈”。有次我抱着宝宝站在窗边,脑子里突然冒出可怕的念头,幸好老公及时发现,连夜带我去了保定京济医院。
刘主任跟我说“产后抑郁不是你的错,是身体和情绪在喊‘累了’”。后来老公每天下班都会买一束小雏菊(我孕前最喜欢的花),陪我做产后瑜伽;我也开始写 “情绪日记”,把不开心的话都写下来再撕掉。现在宝宝一岁多了,会笑着喊 “妈妈”,我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故事三:退休后空落落的我,在鸟笼里找回了热闹
张叔(61岁):
去年退休后,我突然没了方向。以前每天去单位和老同事下棋,现在家里就我一个人,棋盘蒙了灰,连楼都不想下。女儿担心我,带我去见刘洪峰主任,主任建议我“找个能和人搭话的爱好”。
后来社区组织养鸟小组,我抱着试试的心态加入了。刚开始就蹲在旁边看别人聊,慢慢也敢把自己的鹦鹉抱过去。现在每天早上我都去公园和老伙计们“晒鸟”,你听我手机里的录音,全是鸟叫——比以前下棋还热闹!药我也按主任的嘱咐吃,现在吃饭香、睡觉沉,女儿说“爸,你比退休前还精神”。
故事四:被裁员后躲在出租屋的我,终于敢打开门晒太阳
小林(28岁):
去年被公司裁员后,我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外卖盒堆了一地,手机调成静音——不敢接爸妈的电话,也怕见朋友。有天女朋友硬把我拽到京济医院,刘主任跟我聊了很久,最后说“你可以允许自己‘躺一会儿’,但别一直关着门”。
后来我每周去做一次心理治疗,把心里的委屈、不甘都跟咨询师说;也开始按主任的建议“每天打开窗户晒10分钟太阳”。慢慢的,我敢出门买早餐了,甚至报了个陶艺班,上周还亲手做了个马克杯送给女朋友。现在我找了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虽然工资没以前高,但每天下班能陪女朋友去公园散步,觉得踏实多了。

故事五:被原生家庭否定的我,终于学会了“自己夸自己”
小宇(23岁):
从小我就活在“你不如别人”的话里,爸妈总说“你看隔壁孩子多优秀”,慢慢我也觉得“我做什么都得不到认可”。上大学后,我开始失眠、不想说话,甚至想“要是我消失了就好了”。辅导员发现后,帮我联系了刘洪峰主任。
主任让我每天做一件“夸自己的事”:今天按时吃了饭,夸自己“真棒”;画了一幅画,夸自己“真好看”。刚开始我觉得别扭,后来慢慢习惯了。现在我和朋友开了个小画室,墙上挂着我画的“向阳花”—我终于敢对自己说“你其实很厉害”。
刘洪峰主任常说:“抑郁症就像心灵的‘小感冒’,会难受,但总能好起来。”这些分享故事的朋友,也曾在黑暗里走了很久,但他们都没放弃——你也一样,你现在经历的难,都是暂时的。
也许你现在还没力气起床,还没勇气见人,没关系,慢慢来。哪怕今天只喝了一杯热水,只拉开了一次窗帘,都是在往前走。相信我,你一定能像他们一样,慢慢找回生活的暖意,因为你本身,就有很强大的力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