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爷,您的血压最近控制得不错,今天再测测,看需不需要调整用药!”一大早,郏县黄道镇卫生院里,医生熟练地给前来复诊的王老先生测量血压。家住附近村庄的王老先生,以前总担心“小医院看不好高血压”,每个月都要坐半小时公交车去县城医院复诊;如今,他在家门口的卫生院,不仅能享受到规范的慢性病管理服务,还有医生上门随访、手把手教他健康饮食。
“在家门口看病,医生知根知底,检查方便还省钱,再也不用折腾了!”王老先生的心里话,道出了郏县群众对基层医疗的认可——这背后藏着人才、设备、服务与创新的“密码”,让县域医疗成为群众的健康“医”靠。
01
政策筑基:破解基层医疗“弱散小”困局
2021年,郏县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为全国8个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之一。根据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要求,针对基层医疗“人才留不住、设备跟不上、服务不贴心”的痛点,“十四五”期间,郏县先后争取各类项目40个、累计投入24亿元,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发展。
郏县制定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探索实施乡村医疗机构建设、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考核“六统一”,法人治理、财务核算“两独立”的管理模式,确保所有村卫生室均达到标准化“六室”要求,统一县、乡、村药品目录1202种1729个品规,将村卫生室药品、耗材纳入卫生院统一采购、集中配送。
为激活基层末梢,郏县以村“两委”为主体,以村卫生室为阵地,全县设立382个公共卫生委员会,围绕基层实际,出台直面基层群众服务的六大类职责清单。结合乡村振兴、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活动。自公共卫生委员会成立以来,郏县共建成省市级健康单位23个、卫生村292个,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次。
不止如此,郏县还将村卫生室运行经费提高到6000元,县级3家医院均创建为三级医院;10家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13家卫生院达到社区医院标准,2家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
02
人才强基:创新引才机制,激发人员活力
人才是基层医疗的核心竞争力。“十四五”期间,郏县探索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县招乡用、乡管县育”改革,将基层服务经历纳入晋升职称条件,开展县、乡轮岗培训累计118人次。实施“乡聘村用”,累计招聘260名乡村医生,并落实大学生乡村医生招聘政策,为10名大学生乡村医生办理入编手续。目前,该县乡村医生职称持证率达45.77%。
郏县还连续3年累计招聘卫生健康人才333人,其中乡、村两级占比达63%;引进首位医学博士挂职郏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与河南省人民医院等省级三级甲等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上级专家坐诊示范带教63人;联合河南中医药大学、平顶山学院等高校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定期输送人员进修培训,实现“医学研”一体化培养。
待遇保障是留才关键。郏县确定县人民医院为河南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优化绩效工资结构,提高固定收入占比;推进“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落实“两个允许”,设立全科医生岗位津贴等激励,将不少于5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下沉村卫生室。同时,统一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今年1月~9月,医务人员固定收入占比达50.75%,临床一线人员绩效占比增幅达11.5%,基层人员年均薪酬同比提升4.83%,15家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性收入同比增长2.77%。
待遇稳了,干劲足了,基层医疗队伍活力持续迸发。
03
资源优化:上下联动发力,减轻就医负担
家住郏县堂街镇李庄村的王先生,患终末期肾病已有3年,每周需要做3次血液透析。
以前,镇里没有透析科室,王先生只能凌晨5时就起床,坐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往郏县人民医院;透析结束后,又得拖着疲惫的身体返程,遇上刮风下雨或身体不适,奔波之苦更是难以言表。
如今这一切都变了。堂街镇中心卫生院通过二级综合医院验收,不仅能诊治165种以上常见病、多发病,开展121种以上临床手术,还与郏县人民医院合作设立了血液透析科。现在,王先生8时出门,步行10多分钟就能到堂街镇中心卫生院。
和他一样受益的还有来自相邻乡镇的60名终末期肾病患者。
这是“十四五”期间,郏县优化资源布局,扩大服务供给的生动写照。据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怡介绍,向上,他们引进名医名科,与上级三级甲等医院建立69个专科联盟,设立19个名医工作室、博士工作站,让群众“足不出县看名医”;往下,他们强化帮扶共建,有101名县级专家常驻基层,共建科室29个。同时,该县还打造了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六大共享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医检互认项目达330项,累计为群众节约费用2035万元。这一系列措施,让群众看病比以前更方便、更便宜。
04
服务升级:以人为本惠民,提升就医体验
11月3日上午,在郏县长桥镇坡河村卫生室前,一辆“健康云巡诊车”刚刚停稳,家庭医生张钦杰便携带便携式诊疗设备,为村民高迷妮进行膝关节康复复查。
这一便民场景,是郏县以人为本,提升群众就医体验的缩影。郏县以“健康面对面”行动为牵引,组建91支家庭医生团队,吸纳962名医务人员参与,划分健康管理网格,重点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建立“一人一档”电子健康档案。目前,全县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7.99%,实现脱贫人口全覆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87.7%和86.6%,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顺畅下沉至群众“家门口”。
郏县还实施便民就医“少跑腿”“优流程”“提质量”“强能力”等28项举措,更新迭代“健康云巡诊车”“健康一体机”,增加肺功能仪等慢性病筛查设备,可将上门服务结果实时推送至群众手机和省级公卫平台,极大程度方便了行动不便和偏远山区的居民。该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12+N”便民服务举措,开展“护士到家”服务。患者就医等待时长人均缩短7分钟,实现医保报销不排队,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就医中的“等”和“烦”问题。
从政策筑基到人才强基,从资源优化到服务升级,郏县以民为本深化医改,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强”起来、医疗人才“留”下来、群众就医“近”起来、看病负担“轻”起来。该县的基层就诊率从2019年的67%提高到目前的72%;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3.21%,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郏县卫生健康委主任张利恒说,下一步,郏县将持续围绕群众看病就医的“心上事”,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和服务质量,努力让群众就医更省钱、更省力、更省心。
责编:韦永柔
审核:李伟强
终审:杜海燕